這場雪對熾燁來說,下得及時,禾槍石久攻不下,各軍已疲乏,熾燁命令各軍原地休息待命,他在等夜晚的到來。他派度人先去查探桓安的軍情,這恰恰是熾燁最擅長的,情報無論是任何時間都是能克敵製勝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個時辰後,前哨士兵回來向熾燁稟告,外軍已經在生火做飯。
這個時間生火,要麼是取暖,要麼就是桓安準備撤退。熾燁坐在營帳內,一直沒有說話,無論是從前線發回的情報,還是培生告訴他的,此次對戰,北冕國投入了十三萬兵力,看來,這個被傳得沸沸揚揚的數字隻是緣稹的朝堂誇大出來的,這是鼓舞民心和士氣的一個數字,實際上,參與到戰爭中的兵力並沒有達到這個數目。
熾燁一下子想明白了,這是一種戰略,即使不能取得絕對的優勢,也要誇大其詞,壯大優勢,他竟然被這種虛張聲勢的戰略給嚇住了。既然北冕國沒有這十三萬兵力,桓安的撤退就有了充分的理由,北冕國這些被虛構出來的兵力並不在禾槍石,緣稹沒有打過仗,他不懂集中兵力、在數量上占儘優勢的重要性,他不可能將所有的兵力都給到桓安。在城內沒有看到馮誌,另一部分兵力一定是在馮誌手上,或許,此時他正駐紮在北冕城外。
熾燁決定入夜之後發起總攻。桓安作為主帥本極狡猾,又私欲重,定已離心離德,對方兵力多而西南兵力少,自有不相及之勢,但兵士多糧餉少,外軍兵常年饑不能飽,跟西南的軍隊沒法北,西南兵士常飽,豈有不勝之理?更何況,在這種士氣萎靡的情況下,投入的兵力越多,代價就越大,軍隊秩序混亂、士氣鬆散和體力疲憊,都在無形中削弱桓安軍隊的戰鬥力,一點點的負麵情緒便會被放大,西南若在這個時間派出自己的生力軍,直接會決定戰爭的輸贏。
夜色逼近,熾燁派上將軍劉斯領兩萬生力軍為前哨,熾燁作為主帥,他雖然懂集中兵力的優勢,但他還是猶豫了,他不能真正得知城內兵力的情況,擺在眼前的事實是,西南兵力少,他必須要有預備方案,即儘量節約兵力,以備延長戰鬥或者打馮誌的援軍。
熾燁想得周全,打到最後時,無論是勝利的一方還是失敗的一方,都會投入更多的兵力,來拿下這場戰鬥。熾燁的這步戰術,既有謹慎,也有過度自信,他謹慎的預備出兵力,打援軍,應付意外狀況;他自信的則是對西南的軍士,西南這支軍隊,有四萬軍備隊,兩萬都是西南子民臨時組建起來的,雖然沒有受過正式訓練,但這些人跟熾燁目標一致,都是王位,在戰爭的一開始,他們就是不知疲倦的進攻者,而北冕國的軍隊在桓安的統領下,一味在防守,士氣高低,一眼便可見,禾槍石一役更是此次戰爭的關鍵點,這些士兵也都鉚足了勁,熾燁看著也有信心。正是這股不知哪裡冒出來的自信,讓他忽略了戰爭中一個規律,在戰術上,因兵力原因,如果在開始階段不能取得一些勝利的成果,當己方已經陷入敗局時,這個時間,投入更多的兵力也不能轉敗為勝。
兩萬前哨生力軍讓西南士兵士氣大振。作為外軍主帥的桓安首先感到了熾燁的的老謀深算和不可捉摸。戰鬥是慘烈而悲壯的,刀鞘裡裹挾銳氣,青鋒出鞘,漫出一抹寒光,四處都是兵器的爭鳴之音,雙方卻並無戰術可言。赤身相搏的戰場,噴射的熱血彙成河,是一場簡單的正麵衝突,平淡無奇,唯一能帶來衝擊和震撼的就是短兵相接的聲音,還有士兵們的血肉橫飛。
熾燁在城外已經聽到了這種短促而尖利的聲音,但他實在彆無他法,外軍兵力是西南的兩倍還多,西南勝在士氣,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把對方一口吞下,也不可能在眼下的平原地形上實施迂回的戰術或者突擊,因此,他們隻能這樣死死地撕咬在一起,馬蹄擊濺,兵器碰撞,最後無疑都會變成的貼身的肉搏。
熾燁在城外等待著,等待著前哨士兵在反複攻擊中獲取時機。戰鬥已經持續一個小時後,熾燁領著一萬兵馬也進了城,兵分兩路夾擊外軍,將外軍圈在城內,之後,熾燁又調集郭鬆的下軍兵馬迎擊,攔住外軍去路,追剿數裡,外軍馬隊,兩萬餘人,擒斬無數。
馮誌收到桓安兵敗的消息時,隻得親自提兵赴援,與熾燁手上的一萬兵馬遇於白土。外軍見到馮誌帥旗時,士氣還是提了一下,想奮力破之,卻為時已晚,熾燁軍隊的士氣已呈長虹貫日之勢,直搗都城北冕城。
熾燁坐在馬背上,身先士卒,揮劍奮戰,士氣一振,大破之,擒斬萬餘人。熾燁料的不錯,禾槍石的兵馬僅有五萬,另外四萬的兵力在馮誌手上,若是主帥換了其他人,熾燁定不會贏得這麼輕鬆,熾燁也是算準了馮誌性格中的怯懦和優柔寡斷,作為主帥,他害怕危險、害怕負責任,所以才會戰爭進行了一個多時辰後,不情願地提兵前來馳援,他知道,這個時間桓安大概已經敗了,即使他的後援部隊輸了,責任也不在他,這種性格所帶來的消極態度,是軍事行動中最大的障礙,馮誌最終降了熾燁,這是馮心宿的父親,熾燁並沒有為難他,將他奉為上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聽到畢月來報,熾燁已進京,辛彥之的心總算可以放下了,他沒有說話,隻是點了點頭,他叫來鄧漢炎,讓鄧漢炎領騎兵還有召集起來的兵力,守在忠正門。
忠正門連接北冕城堡和城外,熾燁要想進入北冕城堡,必經忠正門,若是緣稹要派劍洪來增援馮誌,解圍城之困,禁衛軍的兵力也必從忠正門出,辛彥之是截斷了緣稹的退路,使其成孤立之勢,控製了忠正門,就控製了北冕城內的兵權,北冕城堡內的情況,外麵的人不知道,辛彥之說是什麼就是什麼,通過這個方法,他可以先奪權。辛彥之再三交待鄧漢炎,待熾燁與馮誌戰鬥結束後,方可插手。
鄧漢炎從緣遙的命令中已經明白,緣遙是想讓熾燁與馮誌互相消耗雙方的兵力。
“大君大人,不能再等了,戰場上的每一個瞬間都滲透著危險,大君大人要保全的是日後自己的軍隊,即使桓安戰敗,他手上的兵力不可能打沒,馮將軍手上還有四萬大軍,這些,都是大君大人日後的資本,隻要大君大人在這個時間集結起來,信安君就不可能對大君大人造成威脅,西南兵力少,若是想在京城中有所作為,他們除了挑起戰爭沒有其他途徑,兵力懸殊的情況下,西南不可能打靜坐戰,兵力越少隻能穿街走巷地打,打到最後,信安君一定會輸。”
鄧漢炎著急了,他不能眼睜睜看著熾燁在城外消耗。打到現在,熾燁就算進京,最終結果也都是一個,熾燁會敗。
但一句話兩句話說出這個結果,嫡王子緣遙一定不會相信,他隻好用戰術和戰略一同來解釋熾燁為何會敗,一方麵,他不希望緣遙出兵,一方麵,他的分析也是實事求是,這其中當然有他的私心,緣遙曾經答應他,會放熾燁一馬,但並沒有說過怎麼過,何時放,這個機會,隻能他自己爭取,戰爭既無情又險象環生,即使是贏家的熾燁也逃脫不了戰爭的厄運,時間拖得越久,他的性命隨時都受北冕國十萬大軍的威脅。
“信安君能進京,便說明馮誌與桓安都已經降了,鄧將軍憑什麼斷定,信安君會敗?”辛彥之當然知道,這個時間省下的兵力都是日後自己的,但他現在還沒有拿到北冕國的王位,兵力也不可能集中到他手上,他讓熾燁與馮誌先打一仗,再讓鄧漢炎去阻截,無非都是拖延時間。
“即使北冕國的軍隊已降信安君,這些人對於西南而方,不過是過剩的兵力,信安君謹小慎微,亦不信不過北冕國的俘虜,他永遠得不到他想得到的王權。最好的戰略,先在兵力,其次還是在兵力,即使進了京,始終要保持著強大的兵力,信安君兩條都沒有,為了進城,已經折掉一半以上的兵力,並不占優。人都是會疲勞的,西南的兵士也不例外,可是,若放任下去,會把北冕城變成前線戰場,毀的可是大君大人的都城,死的是無辜百姓。”說來說去,鄧漢炎還是希望緣遙能放熾燁一馬,無論是曲解熾燁的實力還是拉低熾燁的水平,他都要讓熾燁踩到緣遙腳底下,隻有這樣,緣遙才能考慮放他一馬。為了讓緣遙儘快與熾燁停戰,他將北冕國的百姓也一起拿了出來。
“這是戰爭,戰爭沒有不流血的,鄧將軍要服從軍令。”
“大君大人,戰爭的原則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百姓是無辜的,軍令把成千上萬的士兵變成了殺人犯,正因為軍令,人人都要服從,人人都要做,他們麵對手無縛雞之力的百姓,殺得心安理得,王城內二十幾萬的百姓,他們可是北冕國的子民,是大君大人的臣民啊。”鄧漢炎一遍遍拿起北冕國的百姓做擋箭牌,他也在提醒緣遙,人都容易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也容易因為局勢的發展變化,而忽視最開始的原因。
“他們當真無辜嗎?國難當前,旁觀也是罪,沒有一個是無辜的。”辛彥之原諒不了北冕國的王室,是他們將西夷打到滅國,此時國恨家仇一起襲上頭來,他連百姓的性命也不放在眼裡了,對西夷流民並無善意的百姓也不無辜,是他們聯手將北冕國拖入了萬劫不複之地。
鄧漢炎愣了一下,他看著辛彥之,這話,他沒有理由反駁,是啊,這場戰爭中,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就像一場雪崩,一片雪花不是雪崩的罪魁禍首,單單一片雪花固然不能引起雪崩,但如果沒有雪花,何來雪崩呢?
“大君在人,下臣是武將,下臣給大君大人的建議是,先奪取北冕城堡,轉守為攻。”鄧漢炎知道再爭下去也不可能讓緣遙收回成命,與其做無謂地勸說,還不如幫助緣遙想辦法,讓他自己主動結束與熾燁的戰爭。
喜歡風起北冕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風起北冕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