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法則,是一切事物的內在規律。認識了事物的本質,掌握了其內在的規律,就可以運用這種規律。
“意”的運用並不限製於某種工具,用之於刀,就是刀意,用之於槍,就是槍意,用之於拳,就是拳意了。
“意”的參悟非常困難,因為它與意境的掌握有直接關係,而參悟意境需要極高的悟性。
很多元力師和念力師身體天賦很好,修煉元力和念力晉級很快,但由於悟性不高,對意境的參悟始終不快,往往級彆到了很高的層次,意境的層次卻較低。
這樣的元力師和念力師戰力也往往比同階掌握了較高意境的元力師和念力師低。
盤踞在村正一雄傷口處的拳意名叫弱水玄意和須彌玄意,是江遠流修煉《大智慧經》參悟的兩種“意”。
《大智慧經》開篇兩句話就是“智者水也,包容萬物;慧者山也,剛大巍然。”這裡的水是指弱水,山是指須彌山。
《山海經》說:“昆侖之北有水,其力不能勝芥,故名弱水。”
弱水的特性就是萬物入水即沉,也就是能包容萬物。
包容,從另一個層麵講,也能吞噬同化。
就如同古中華文化,包容性極強,無論何種文化,一旦滲入到古中華文化中,時間長了,就會被吸收同化,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再也沒有自己的特色。
所以江遠流的弱水拳意才能吞噬村正一雄的元力。
佛經雲:“須彌山有八山八海繞其四周,入水八萬由旬,出於水上高八萬由旬,縱廣之量亦同。”
由旬是上古傳說的距離單位,上古神牛奔跑一日的距離為一由旬,換算成現在的長度單位,就是十萬八千裡,五萬四千公裡。
須彌山處於水上高八萬由旬,縱廣之量亦同,可見其高大,這雖然是傳說,但《大智慧經》用須彌山來形容“意”,說明這“意”也是絕頂強大,村正一雄一時間也奈何不了它。
傷口一時不能恢複,戰甲又被江遠流一拳擊毀,村正一雄一身戰力頓時去了一半還多。
不過他並沒有放過江遠流的意思,對方的傷勢想必也不輕,自己拚力反擊的一掌可不是那麼好受的。
起碼一百萬公斤的掌力,還有其中攜帶的一絲毀滅掌意,對手不死也要脫層皮!
從胸口取出一條白色布帶纏在小腹上,又運轉元力將傷口附近的經脈隔絕,村正一雄向江遠流逃走的方向追去。
他的神念感知中,江遠流並未逃出多遠,神念覆蓋的附近十公裡範圍內也沒有其他的敵人,他有把握追上並擊殺這個讓他背負恥辱之名的敵人。
三公裡之外的樹林中,江遠流背靠在一棵大樹上,滿頭大汗,臉色也很不好。
正如村正一雄預料的那樣,對方拚力反擊的一掌也讓他身負重傷,整個左肩塌陷變形,還有一股特殊的力量在肩部盤旋,毀滅著血肉骨骼的生機,也阻止著傷勢的恢複,讓他的左手完全失去了行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