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的勢力範圍,其實就是一種多山的地形,僅有汾水兩岸和南部大河北岸擁有大麵積的平原。
晉國的人口大多數就是集中在汾水兩岸以及大河北岸的平原,反倒是西部靠近秦國的大片平原也是地廣人稀的現狀。這個跟晉國製定的國策有關。
當前能夠稱得上文明的地方就是在中原,晉國從晉文公那一代就確定了製霸中原的方案,優先開發的地方肯定選在東部和南部,由於發展側重的關係必然要忽略了北部以及西部。
所以,晉國北部以及西北被忽略,不是兩地的環境多麼惡劣,甚至不是沒有開發價值,純粹就是優先級彆的差距。
“上計一千四百一十石粟米、五百五十六石小麥?”負責記錄每個家族繳稅的小吏查閱了一下老樓家往年繳稅的記錄,訝異地說道:“比往年多了。”
樓令沒有說話。
當前的一石取數一百二十斤。
不以納賦形式抵消繳稅的話,誰都是交納四成的稅,差彆就是會不會以其它物資來取代應交的糧食份額。
老樓家今年多交,不正是樓令穿越過來的第一年多開墾了農田,恰好今年開始耕作了嘛。
明年國家要是再繼續沒有下達征召令,老樓家需要繳納的稅會更多,除了繼續開墾出農田之外,還算進了樓令治下的“徒”要開始繳稅的份額。
畢竟“徒”獲得了自己的私產,他們理所當然就要給頭頂的“領主”交稅,樓令又要給自己頭上的“領主”交稅,國家的稅收就是這麼一層又一層收上來的。
而樓令到現在已經知道頭上的“領主”換了人,也就是變成了郤氏。
所以,郤氏是晉君獳的臣子,樓令又是郤氏的臣子。
另外,樓令是郤氏的臣子,卻非晉君獳的臣子,既“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一種規則,恰是封建時代特有的“君上之君,非我之君。臣之臣下,非我之臣”製度。
封建製度是什麼,一開始是封邦建國,到後來的大一統王朝才變了樣。
另外,自漢武帝之後,曆代王朝雖然還被定義為封建社會,但是已經不存在原滋原味的封建了。
在交稅之後,樓令見了屈遠一麵,獲得了十七卷竹簡。
樓令對屈遠千恩萬謝之後,雙方再次達成糧食以及銅料等物資的交易意向。
隨後,樓令帶著隊伍回家了。
而“蒲”城那邊發生了跟樓令有關的事情。
郤至剛剛擔負管理“蒲”的責任,肯定要了解收稅的狀況,期間不免要對比各個家族往年與今年的交稅份額。
“今年沒有下派小吏查核,可有人比往年交的的稅少?”郤至一副殺氣騰騰的模樣。
今年沒有出現天災**,一旦比往年交的稅少,在郤至看來就一定是弄虛作假了。
負責記錄的人一番對比,給出答案:“大多數家族交納的稅是比往年少了。”
郤至立刻發出冷笑,笑容漸漸地轉為戲謔,說道:“正好缺了震懾,派人進行核查,確認偷稅之後,掃滅最嚴重的那家,其餘補交應繳的三倍。免得他們敢隨便糊弄。”
負責記錄的人遲疑了一下下,稟告道:“有一個家族比去年多交了約二成的稅。”
郤至已經知道少交是普遍現象,聽說有一家多交,並且還是二成,意外地問道:“誰?”(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