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春秋時代的各個諸侯國並沒有固定時間舉行朝會的習慣,隻有發生大事之後,國君才會臨時召集眾貴族進行商議,一般越大的事情參與商議的人數越少,反倒是人數多的大會隻進行一些無關緊要的會議。
樓令轉身向下看去,能夠看到宮城之內的大範圍空間,甚至還能夠看到宮城之外的一座座屋頂。
大約是過了兩刻鐘左右,大殿內出來一名寺人。
“這位便是來自‘樓’地的令吧?請隨我來。”寺人笑眯眯地說道。
寺人就是被閹割之後在宮城當值的人,他們在很久之後被統一稱呼為太監,可是當前太監可不能隨便喊。
宦官也分等級,太監在很長時間裡就是宮廷大總管,其餘閹人根本與之無法比較。
先秦時期,太監之下便是各種“令”,例如到了秦一統時期的“中車府令”。
另外,先秦時代那會,在宮城內當值的雄性,排除掉各種侍衛或宮衛之外,真的不一定就是閹人,可能也是君主的親戚或心腹,比如趙高就不是閹人。
關於趙高是不是閹人,反正《史記》裡麵記載的趙高就不是閹人。
再則,很多相關的典籍也明確展示了一點,一直到西漢之後才規定宦官必須為閹人。在此之前根本沒有必須閹割,才能夠在宮中當宦官的要求。
之所以後麵的人都認為趙高是閹人,無非就是受到影視作品的誤導。這個跟《三國演義》太過於深入人心,結果正史反倒沒有多少人在意,很多人拿演義故事當正史的錯誤是一樣的。
樓令:“……”
是不是少了什麼程序,例如教導謁見禮節之類?
寺人說完直接轉身就走。
樓令也不遲疑,跟在寺人後麵進入大殿之內。
外麵陽光明媚。
室內大體上光線昏暗。
樓令進去的時候,眼睛一時間無法適應,眯起眼睛跟在寺人身後,想用眼角餘光觀察大殿的左右兩側,瞧了幾眼隻是一片模糊。
兩個環境的光線區彆太大,確確實實是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適應。
樓令察覺到寺人停下腳步,下意識站定在原地。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樓令也適應了室內的光線,稍微抬頭向前方看去,隻看到又是一個平台,上麵坐著一道半個身軀融入黑暗的身影。
“令,參見君上!”樓令不知道這樣對不對,是不是符合禮節。
不稱“臣”的原因是,樓令暫時沒有那個資格。
至於跪拜?反正當代不流行動輒膝蓋發軟,一般隻有奴、隸或罪犯見到誰都跪,黎庶(平民)以上真的不用這樣。
需要跪拜的場合有哪些?進行祭祀,又或是舉行大禮儀,其它場合鞠躬或作揖也就行了。
“唔!”晉君獳其實能夠很仔細地觀察樓令,剛才就已經在詳細端倪,開口說道:“便是你俘虜秦國大力士杜回?”
“回君上,確實是令俘虜杜回……”樓令話到一半,聽到了一道“哼”的聲音。他稍微頓了頓,繼續往下說道:“令受征召參戰,往西參加大小戰事七場,殺敵百餘,俘敵四百餘……”
一連串的事跡被樓令娓娓道來,過程中並沒有人讓他閉嘴。
所以,樓令講自己的參戰史,一直講到怎麼俘虜杜回的過程,其中自然也涉及到了魏氏兄弟,隻不過樓令的闡述中是不認識魏氏兄弟為何人,講的是恰好碰上杜回就將之俘虜了。
“君上!”魏錡在殿內,等樓令說完才站起身來,又走到樓令的身側,作揖說道:“臣有話說!”(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