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之所以是社會,不就是因為各種交際嗎?完全不認識的情況下發生了接觸,一切就是從零開始,事先認識且知根知底想合作或是有惡意就能減少誤判了。
樓令向孫林父致意問候。
孫林父爽朗笑了幾聲,說道:“現在的天下第二,老夫可是耳聞已久啊。”
樓令不適合謙虛,隻是臉上掛著笑容,沒有再多話,讓出空間讓旬庚與孫林父繼續社交。
其實,孫林父年紀並不大,大約是與旬庚年齡相仿。
年紀輕輕卻是能夠成為卿大夫?這種事情在春秋時代一點都不稀奇,因為看得是血統。
孫林父是衛武公的兒子,也就是衛國公子的出身,擊敗一眾兄弟獲得高位屬於理所當然。
“征召戎人的事情,順利嗎?”旬庚問道。
孫林父一臉糾結地說道:“他們已經答應出兵,隻是……很難不出亂子。”
什麼戎人?
衛國邊上有一個戎國,這個國家就是戎人建立起來的。
站在一旁的樓令心裡比較意外,想道:“秦國因為交好白翟被各種非議,廟堂高官不知道嗎?”
旬庚與孫林父繼續交談,逐漸讓樓令聽懂是怎麼回事。
那個戎國仿照諸夏製度立國,他們很願意融合進諸夏體係,隻是很久很久得不到接納。
這種事情也就發生在春秋,換作是戰國以及以後的朝代,朝廷諸公聽到有異族主動要內附,會視為難得的政績,有困難也會解決困難,再接納想投靠的異族,隨之又在史書上大寫大寫。
儘管旬庚和孫林父說得比較隱晦,樓令還是品味出要拉戎人當炮灰的內核。
這個還是跟晉國沒有全麵恢複元氣有關,不想或擔憂再與齊國的戰爭中流太多血,示意衛國拉上戎國,出什麼不良後續也是由衛國背鍋,反正晉國是不認的。
晉國的上軍在“孟津”附近駐紮,直至中軍到來,合兵之後再繼續向東。
大軍來到衛國都城“帝丘”的郊外,四名卿大夫入城拜謁衛君遫,其餘人自然是在城外等待了。
“那些就是戎人了?”樓令看著約兩裡外的營盤,僅是從穿著真看不出那些是戎人。
鄭丘緩這位郤氏的家臣看出樓令感到驚奇,說道:“與夷無誤,已華夏之。”
大多數夷人殘存實力已經主動融合進入諸夏體係,當前隻有各種狄最跳,倒是盛極一時的戎各種躺平。
目前還沒有出生的孔夫子有說過一句話,叫: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
然而,孔夫子其實很多話是總結了先輩與同時代那些人,並不是他沒有說就不存在相同的理念。
樓令看到的戎人,他們的穿著已經完全諸夏化,同時也進行了束發。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從晉國出逃的狐氏,他們從服裝到發型卻是狄人化了。
那些戎人正在訓練,看步車協同還有些像模像樣。
“這是鐵了心要融入諸夏,並且得到某諸侯國的支持了啊?”樓令心想。
那可是步車協同,要花很大的成本來製作戰車不提,沒有某諸侯國派貴族去培訓,真不是自己搞就能夠玩得明白。
要知道一點,即便是二十世紀的二次世界大戰就已經出現步坦協同作戰,問題是進入二十一世紀能夠玩得轉步坦協同作戰的國家依舊沒有幾個。
樓令以為教戎國的是衛國,卻不知道其實是晉國乾的事情。
而晉國這麼做有深層用意,並沒有明麵上那麼簡單……(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