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下位者來講,武力是一個很好的敲門磚。
身份足夠高之後,凡事的首先選擇采取武力,相反將會得到極其不祥的下場。
直接說就是,身份足夠高的時候,有太多的人會注視著,手底下也是一大幫人,每做每一個選擇都將產生極大的影響。
既然有足夠大的影響力,肯定也是眾多的事情牽絆著,過度使用武力必將使潛在對手與對手團結起來。因為他們害怕自己將被消滅,能夠做的選擇就是聯合起來反而去鏟除掉威脅。
另外一點,遇事就選擇使用武力,無論誰都會沒有安全感。這一點無論是對內或對外都一樣,乃至於內部的恐懼更甚。
年輕人很不喜歡老一輩總是做出妥協,他們更加喜歡直接一點的方式,隻是不知道妥協亦是一項藝術。
很多的事項做出妥協並不意味著讓步,其實是在一次次妥協中積累出了優勢,輪到最終以泰山之勢,付出並不多的代價就戰勝了對手。
當然了,處在弱勢或優勢不明顯,真的動手也是慘勝,才有妥協這一個選項。千萬彆搞錯妥協是為了什麼,在一次又一次妥協中,搞到最後連翻盤的力量都喪失掉。
現在需要讓樓令妥協的人……或者說家族並不多,隻是他遇到做選項之時,明白不能采取過於激烈的方式,能夠“溫溫和和”就達成目標才是上上之選。
儒家後麵將上述的做事方式歸納到“中庸”之中。
而“中庸”這個詞真不等同於“平庸”、“躺平”或“放棄”等等,它就跟很多詞彙或典故那般,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初被心存不良的“公知”給曲解了!
用一種更多人愛聽的解釋,就是: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父親!”
“回來了?”
樓武剛剛回到“太原”城內。
彼時,樓令正與樓小白一同檢查武庫。
在樓武回到“太原”之前,他去了韓氏的“韓”地,還在那裡待了兩個多月的時間。
本該進行彙報的樓武看到倉庫架子上一套套甲胄,眼睛盯在了呈現亮銀色的甲胄上麵挪不開了。
倉庫不算大,穿戴在架子上的甲胄有三套。
樓令站在一套款式為胸甲的鐵甲前麵,之前在給樓小白講解什麼是胸甲,優點以及缺點是什麼。
胸甲這種玩意在殷商或更早之前就已經出現在諸夏大地,一般是斧鉞的造型護住胸膛而已,其它部位並沒有防護。
到姬周早期也有胸甲,不止護住了心臟以及肺部的位置,還加上了護住腹部的部分。
殷商到姬周早期的胸甲有一點相同,它會銘刻上很多的花紋,用以增加不必要的美觀。其實那些花紋反倒是讓箭矢或劍、戈、戟等武器有了更多的著力點,削弱了甲胄的防護力。
畢竟,胸甲這種玩意,它應該是越光滑越好,使得攻擊而來的兵器被滑開。
樓令前方掛在架子上的鐵質胸甲便很光滑,看不到任何的花紋,更沒有故意鑲裝的裝飾品。
“前麵是強壓而成的鐵片,從胸膛到腹部都有足夠防護力;兩側使用硬皮革來保護兩肋,不對……好像看到了一些露出來的環片甲;背後看著是布料,不知道裡麵有沒有甲片。”樓武已經湊得足夠近。
穿胸甲的話,其實很不便利於彎腰,扭動腰杆也會受到限製,比較適合一些不需要靈活性的兵種,例如重步兵。
樓小白盯著看了好一會,問道:“為什麼是圓滾滾的凸出?”
是的,因為掛在架子上,圓滾滾的凸出看著很明顯。
“是因為壓模不易擬人軀乾嗎?”樓小白追問。
樓令卻是想到了一個關於甲胄的話題。
很多遊戲以及影視作品之中,女性的甲胄,無論是哪一款的甲胄,隻要它是女性穿戴,一定會有兩個凸起的胸脯設計。
行家最為詬病的就是女性鎧甲非要有胸前凸起的設計,破罵是在滿足齷齪的思想。
事實上也是!
因為無論是男或女穿戴的甲胄,排除掉胸圍大得誇張,要不然甲胄其實是留有內部“間隔帶”的這一種設計。
簡單來說就是,甲胄的外圍是甲片,它內部還有一層皮革或其它材料,兩者一定會預留空隙,絕不是直接與身體貼合。
在沒有“科學”的時代,相關設計師就搞懂了相關的知識,明白甲胄一旦與身體緊密貼合就失去緩衝。
所以,甲胄的皮革部分也不是直接貼合身體,其實是其它位置與身體掛鉤,等於絕大部分軀乾與甲胄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隔。
那也是一個人能夠穿多重甲胄的前提。
這樣一來,正常胸圍之下,真的不用在女式甲胄的胸前有兩個凸起,原因當然是甲胄內部的預留空間完全能夠“藏”好胸脯。
關於這一點,很多考究的影視作品,例如《聖女貞德》這一部,貞德所穿的甲胄就沒有“多餘”的設計。
樓小白不是忘記甲胄要有預留空間的設計,他就是不明白為什麼要留出那麼多的空間。“你看一看皮帶扣。”樓令給出了提示。
皮帶扣這一玩意早就在諸夏出現,相關的證據出現在殷墟以及一些姬周王侯的出土文物之中。
至於後麵為什麼一直是“係”的方式?反正史學家沒有給出絕對的答案。
樓氏的皮帶扣跟傳統設計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曆經兩千多年的陶冶,會顯得更加的科學。
甲胄這玩意,它除非是定製款的話,尺寸基本上就講一個大概。
所謂的定製款就是私人訂製,也就是打造之前量好了一個人的身材,由它去適應人。
非私人訂製的甲胄,它能夠理解為粗略定下一種尺寸,該是由人來適應它。
樓小白得到提醒關注皮帶扣,一看就明白怎麼回事,說道:“咱們家要訓練重步兵?!”
處在高速發展階段的樓氏,一直以來是跟著大眾走傳統路線。
當前的傳統是什麼?基礎兵種是戈兵,隻從戈杆長短來做細微的區彆。
例如戰車兵手持的戈是長戈,戈杆長度約三米,乃至於更長;徒步戈兵的戈杆有八十厘米到一米四的兩種款式。
在目前,兵器的種類其實並不少,近戰有槍、劍、矛、盾、斧、鉞、戟、黃、鐧、撾、殳(棍)、叉、耙頭,遠程隻有弓這一種,隻是弓又有許多細微的類彆,以多少張力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