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樓氏實力,不完全版_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_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456章 樓氏實力,不完全版(1 / 2)

便是到了交通工具極其發達的現代,出遠門一樣會造成極大的疲勞,何況是在春秋時代的呢?

樓令一連奔波了九個多月,其中的半年多幾乎都是用在趕路上麵。

當前的車,不管是哪一種車,它並沒有減震裝置,不管走在什麼路上都會顛簸,碰上凹凸不平的道路還不如步行舒服。

以樓氏目前的技術,自然可以將減震裝置製作出來,可是有必要嗎?對樓氏來講,屬於暫時沒有必要。

一個滿編軍團有五百乘戰車,怎麼都要有一百五十乘戰車當備用,在戰車損毀或被丟棄之後及時補上。這個還隻是軍事用途,也是造成消耗量最大的一個因素。

每一個家族都需要有用來運輸的車輛,拿樓氏來當一個例子,整個家族所擁有的車輛約是三千。

那麼試想一下,每一輛車都安裝減震裝置,到底需要用到多少鋼。

樓氏的鋼產量也就那樣,哪怕是已經掌握了相關的技術,每年的產量其實就不到一千八百斤。

以為一千八百斤很少?要結合時代背景去看待的。

在公元前574年,整個小破球能夠生產出鋼的家族隻有樓氏,其餘家族雖然也能夠利用鐵礦,他們卻是連基本的冶鐵技術都還沒有搞明白。

其實,生產鋼就是用生鐵再精煉出更為純的一種金屬,隻不過裡麵的知識點太多。

鐵與鋼的熔點不一樣,也就會在再次加工上麵存在門檻。

簡單來說,使用金屬來打造兵器,銅、鐵、鋼所需的熔點不同,人類曆史也就先進入青銅兵器時代,相關的技術進行積累,隨後又因為需要更好的兵器。進行無數種的研究之後,邁入對鐵這種金屬利用的道路。鋼亦然。

能夠每年生產出一千八百斤鋼的樓氏,製作甲胄可以有九十套左右,生產戰劍可以打造七百二十把,打造戈則是約一千一百柄。

當然了,上麵數字所指的是成品率百分百,製造任何產品都會出現廢品率,再經過重新的融化、鍛打之類過程中的材料磨損,肯定沒有上述所列數據那麼多。

融化金屬進行重塑過程中,一定會出現質量上麵的減少,很多金行光賺這一份錢就能夠賺得盆滿缽溢。

如果樓令拿鋼材去大肆製作減震裝置,那他一定是腦袋被門給夾了!

從去年開始的樓氏,計劃每年打造出三十套鋼材的甲胄。

樓令還“設計”了柳葉刀,家族的畢業生,成績優異賞賜一柄,每年會打造二百五十柄。

到目前為止,樓氏積累了五十套成品的鋼材甲胄,柳葉刀四百五十柄。

有什麼其餘用鋼鐵製作的兵器嗎?有的,它們是特製出來的步槊,一般提供給樓氏核心族人使用,其中包括樓令本人。

有一個基礎常識,製作兵器可不光在金屬上有追求,其餘如木材、皮革等方麵也有一定的材料門檻。

所以了,不是樓氏能夠生產出多少鋼材,總重量再除去每一種兵器對金屬的使用,能夠打造出多少數量的兵器。

另外一點,任何一種產品成品質量追求越高的話,對生產人員的素質要求會更高,生產工時肯定也會加長。

樓氏的生鐵每年的產出不固定,取決於鐵礦的開采與運輸量。

晉地多的是煤礦,比較要命的地方在於缺乏優質鐵礦。

同樣是鐵礦,真的就存在質量上的差距,有些鐵礦開采出來的礦石雜質少,不止冶煉起來更為簡單,鐵錠的質量也絕對更好。礦石的質量不好,肯定是冶煉困難外加品質差了。

諸夏大地彆說是銅礦少了,鐵礦的質量也是大多不好,尤其是缺少超大型的銅礦或是鐵礦。

晉地多山,限製樓氏生鐵產量的問題出在哪裡一目了然了吧?其實就是受於運輸的限製。

哪裡有鐵礦,當地設置冶煉等設施?不說能不能準確預判鐵礦儲量的問題,有將相關的建設成本給考慮進去了嗎?

然後,當地有鐵礦能夠開采,可以就近進行冶煉,鐵錠或其餘什麼成品是不是也要運出去?

更為現實的一點,任何的軍工製造場地,一定要將安全考慮進去。

從古時候到現代,沒有誰會隨便指一個地方,那裡就是軍工製造基地了。

規模越是大,地點的選擇就越講究。不止是考慮安全,其實連交通也要概括進去。

樓氏目前最大的軍工生產基地便是在“太原”城內,以至於每日某個區域的煙囪不斷冒各種顏色的煙,出現密集的“叮鈴當啷”響聲。

從現代魂穿過來的樓令當然知道什麼是汙染,也明白居民城鎮不適合搞工業,隻是以樓氏當前的生產規模,講實話就是才哪到哪嘛。

“我們現在有多少套鐵甲?”

“回家主,最新記錄顯示有兩千六百套。”

“兵器呢?”

“回家主,庫中:鐵戈七千,鐵矛一千八,鐵劍三百,鐵刀八百,鐵皮盾六百,鐵箭鏃兩萬三千。”

上麵那些使用的是鐵,不是鋼,彆搞錯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在春秋時代,關於“刀”這個字還沒有出現,相似的兵器隻要長度足夠都稱為劍。稱呼上的這個習慣,一直到兩千四百多年之後的現代,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島國都保存。

其實,春秋時代有不少跟刀結構差不多的工具,拿貴族腰間時時刻刻彆著的一種餐具來說,它就是匕首的形狀,長度一般不會超過三十厘米,用來切肉以及必要時刻用於自保,稱為“短刃”。

樓令提前將“刀”給“發明”了出來,其實就是單邊刃,刀身跟劍長度差不多。

為什麼是柳葉刀,不是更為出名的橫刀?當然是因為製造工藝的門檻,再來就是樓令親自使用下來,得出學習門檻低的結論。

柳葉刀:顧名思義,因該冷兵器的刀身造型設計與柳樹的葉子頗為相似而得名;從明朝開始就成為軍隊的標準配置,被廣泛使用;到了清朝依然備受青睞,特彆是騎兵部隊,最為喜歡。它的刀尖較窄小且往上彎曲的幅度也較大,具有非常好的刺、砍、劈、挑、撩等功能。

為什麼後麵軍隊的製式短兵器變成了刀?正是因為它的使用門檻低,並且不像劍用砍或劈容易崩了。

正在林胡征戰的樓氏新軍,有一支專門使用柳葉刀的部隊,人數在七百名,他們還配置了小圓盾,稱為刀盾兵。這一支隊伍是樓氏實驗性質的一支部隊,樓令根據記憶中的隋唐“跳蕩兵”這一兵種寫了冊子,交給了樓小白去訓練和試驗。

樓令當然不止在試驗“跳蕩兵”這一個兵種。

看看樓令到底“發明”出來的兵器也就能夠知道,柳葉刀步戰很好用,騎兵使用起來也是相當順手。

北征的樓小白可是攜帶了不少馬匹,他們還能夠在征戰過程中繳獲戰馬,由於一直是在趕路的關係,交戰也大多是追逐戰,騎馬這種行為是不是就變成了日常呢?

所以,樓令這一次派軍北征,自然也有挑選騎兵的意圖。

當然了,當前曆史階段,受於馬匹質量的限製,彆說冷兵器兵種之王的具裝重騎,適用於突騎的戰馬都少有,隻能是搞輕騎了。

如果樓氏的馬匹足夠,樓令已經拿定了主意,輕騎兵都無法搞出來,大不了就弄騎馬步兵。

這裡的前提是馬不嬌貴!

要是養馬耗費大,樓令毛病了才搞什麼騎馬步兵。

當前的交戰講規則,晉國與中原列國交戰,包括與楚國交戰,講究的是約個地點開打,不玩其餘的交戰手段。

在規則的限製之下,行軍速度快當然夠占到便宜,可是偷襲、埋伏或截斷、襲擊糧道什麼之類,真的就不能玩了。

隻是輕騎兵的話,讓他們去衝擊列陣的敵軍,跟送死有什麼區彆?

對,還能打側翼,隻不過一樣不能衝陣,頂多就是襲擾。

樓令訓練輕騎兵的數量不會多,簡單就是進行經驗積累。

至於騎馬步兵?看樓令這一次派樓小白率軍北征,難道看不出樓令製定了向北擴張的戰略計劃嗎?

拿到了太原盆地的樓氏,不試圖控製住河套,簡直就跟得到隴西沒有奪下蜀地一樣,屬於就是最大的戰略失誤。

隻不過,樓令對拿下河套不設時間限製,看的是時局到底合不合適。

比如說吧?當前的晉國形勢之下,樓令多麼缺心眼才敢將樓氏的力量集中在向北擴張上麵。

即便是晉國的形勢允許,樓氏最應該做的事情是趕緊將太原盆地開發起來,等太原盆地的農業開發差不多,才是進軍河套的時候。

樓令花了七天的時間來搞明白樓氏當前的積累。

“有‘大夫’二人,‘家大夫’十七人,‘士’一千四百一十七人了啊?”

當前的軍事編製,最小單位為“伍”,伍長便是下士。

五個“伍”為一個“兩”,四個“兩”為一個“卒”,五個“卒”為一個“旅”,五個“旅”為一個“師”,五個“師”為一個“軍”。

所謂的下士、中士、上士不是貴族,也不是什麼武士階層,其實就是準貴族。他們也是一支軍隊裡麵的基層軍官。

那麼就是說,有一千四百一十七名“士”的樓氏,隻要“徒”或“羨”足夠,完全有足夠的“士”來充當骨乾,編製出兩個“師”和一個“旅”的部隊。

樓氏當然沒有足夠的“徒”或“羨”數量來編製出兩個“師”和一個“旅”的部隊,到了“大夫”這一階級倒是夠了。

剛才樓令說有大夫爵的人數,是把自己算進去,再加一個樓小白。



最新小说: 我靠破案養家糊口 少尊主撿回了個瘋批Omega 我真不是龍傲天老婆 師姐穿軍嫂:兵哥,一起養孩子唄 黃仙討封,我告訴它要相信科學 火紅年代,開局大學演講 原神:璃月劍仙,玩家發癲 一腳悲催穿越古代,努力搞錢 遊戲人生No game No life 美食:我工廠擺攤賣盒飯饞哭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