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兩百年以來,極少發生如今次這般慘烈的交戰。
即便是最為慘烈的“邲之戰”那一場,晉軍與楚軍之間的傷亡率不過才三成,其中以晉軍失蹤的人數比較多。
去年,晉軍與楚軍在“赭丘”發生大型戰役,不斷戰敗的那一方,作為勝者一方不過也才付出兩成左右的傷亡。
今年發生在“鄢陵”的戰役很不一樣!
最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楚軍的後路被切斷,他們如果不拚命就無法回家。
與此同時,郤錡是一個很驕傲的人,他希望在自己擔任中軍將之後,能夠用一場大勝來給自己獻禮。
楚軍在拚命。
郤錡想要贏。
那完全就是火星撞地球,肯定是要進行異常殘酷的廝殺了。
到現如今,不算晉國的一幫小弟,僅是晉國的中軍和新軍,傷亡率就達到了四成。
那可是傷亡率四成,哪怕是春秋時期屢屢出現傷亡過半還能酣戰不休的戰例,講事實就是傷亡率達到四成已經很恐怖了。
當然了,晉軍可不止單單在跟楚軍打,他們先與鄭軍交戰,後麵全殲了陳軍與蔡軍,再迫使鄭軍投降,過程中晉軍的半成傷亡率便是那麼產生。
那個半成是一成中的一半,不是十成中的五成,千萬彆搞錯了。
楚國為首的陣營這一邊,一眾小弟幾乎全軍覆沒,楚軍本身的傷亡率遠比晉軍嚴重,很多家族被晉軍成建製消滅,以總體來算傷亡率達到了恐怖的七成。
要是在大一統王朝,多少軍隊總體傷亡率達到七成還能繼續交戰?
應該說,以平均率而論的話,多數軍隊的傷亡率超過兩成,基本上就是敢打敢拚的人幾乎全戰死或受傷,部隊基本上就已經垮掉了。
而現在,子重所部算上戰死與失蹤的人將近四萬,重傷員四千餘人,餘下幾乎人人都有一些小傷,他們仍舊敢於搏命,為得就是想要殺出一條回家的路。
晉國的下軍,在郤至率軍出擊之前,傷亡率其實也就一成左右,於這麼一場烈度奇高的戰役,隻能說傷亡率顯得很低。
子革所部的傷亡率會比晉國下軍略高一些,隻是絕不會超過兩成,傷亡並不是那麼嚴重。
一直到郤至出擊又率軍班師回營,他收攏失散的部隊,或是失散的部隊自己回到營盤,統計下來出戰一萬七千,回到營盤的將士一萬四千餘人。
剩下的三千多人,他們不一定就是死了,後麵還會陸陸續續回營,具體能回來多少人,要等最終撤軍之前才有數據了。
“我抓了多少俘虜?!”
“五萬六千多。”
“多少!?”
“五萬六千多啊。”
郤至聽到數據直接懵逼了。
樓令卻是早有預判。
畢竟,那是郤至所部一路攆著楚軍在追擊,很多楚軍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情況。
在那種狀況之下,茫然無措的楚軍心理防線最差,許許多多一家之主寧願最後花錢贖命,才不願意稀裡糊塗死去,肯定是會率隊投降。
換作是其餘時代,麵臨那種全軍潰敗的情況,明知道投降之後將會命運堪憂,一樣會出現大批量人投降的事情。
“可真是多啊!”郤至說完,又感慨道“哪怕是取得大勝,我到現在還不知道是怎麼贏的。”
主要是,那樣的交戰對郤至來說太過於陌生,屬於他之前沒有接觸過的領域。
當前的貴族,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貴族,他們早就習慣交戰雙方事先約個地點,互相抵達交戰地點再擺開陣勢進行堂堂正正之戰。
那種堂堂正正之戰,輸贏全是擺在明麵,比拚的是兩軍的素質,輸贏的過程公開透明。
所以,輸就是輸,贏就是贏。
輸了不服氣隻會讓人覺得輸不起,贏的一方也贏得光明磊落。
打征服之戰就是那樣子的。
贏的一方就是要讓輸的一方看到雙方的差距,不存在任何的僥幸心理,戰敗後乖乖服輸,每年老老實實進貢。
因此,在那種格局之下,隻有腦子有坑的一國之君才會不自量力,明明實力不如人,偏偏一再自己找罪受。
最不肯服輸的齊國,他們雖然一再進行嘗試,可是打輸之後也能老實一段時間,每年該上貢就上貢,隻有等晉國遭遇挫折才會再蹦躂一下,真不是有迷之自信進行不自量力的挑戰。
樓令一臉樂嗬地看著兩眼茫然的郤至,說道“贏就是贏了,多想做什麼。”
“我必須搞明白啊!”郤至極度認真地說道“這一次能夠稀裡糊塗打贏,以後極可能也稀裡糊塗戰敗,不搞明白讓我怎麼睡覺。”
其實,真沒有太過複雜的地方。
他們就是以逸待勞打趕路狀態的疲憊之師,還有很大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成分。
隻不過,每每就是懂得的人會覺得很簡單,事先沒有相關概念的人需要思考與琢磨。
拿華夏文化中的成語來說吧?
自小生長在華夏文化圈的人,聽到那一個成語,哪怕不知道成語背後的典故,基本上聽到某個常見的成語,一下子就能夠明白是什麼意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不是在華夏文化圈長大的人,他們想要學習華夏文化則是會飽受各種成語的折磨。
同理,其餘各國也有自己的俚語之類,看似組詞簡單的一個俚語,解讀其中意思確實要用到大量詞彙。不是在他們那邊長大的人,想要理解俚語的意思,一樣需要費一番心思。
另外,諸夏這邊有文言文,起碼是一脈相承下來;其餘文明,例如英文,古英文和現代英文真就是關聯不是那麼大,乃至於從發音到字母組詞屬於兩碼子事。
華夏苗裔發生穿越,不是穿越到外國,除非是穿到寫鐘鼎文或是小篆、大篆的朝代,要不然不會寫繁體字的話,起碼還能看得懂。
英文文化圈的人?他們哪怕是穿越到公元1101novel.com0年左右,一身的文字知識和口語發音,能夠實際運用的隻能說很少。在那個時候,懂英文不如懂法語或拉丁語有用。
其實,懂得世界曆史的人都知道,英文是隨著英國向全球殖民而傳播開,當時已經是非常接近近現代了。
在那之前,歐洲最流行也是被各國認為必須學的語言有好幾波輪替,法語占主要份額的時間與額度最長。
樓令很想給郤至解釋解釋,隻是他們目前沒有那種閒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