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山惡水出“刁民”的概率確實比經濟環境好的地方高。
那個“刁民”有許多層次的解讀,官管不好民可以是刁民,可是爆發戰爭出精兵的地方往往是一些窮困的區域。
不是要說什麼大道理。
經濟環境好的人,他們的生活各種優異,不說自小生長在蜜罐之中,確確實實是不那麼吃得了苦,個人意識通常也會比較強。
經濟環境比較差,自然是有差的原因,一般是交通不便利,導致各種發展不起來。生活在困苦環境的人,他們幾乎每一天都在吃苦,習慣了各種辛苦的勞作,忍耐力非同一般,明白團結的重要性。每一個人拚搏出一片天地的欲望都無比強烈,有機會再怎麼緊咬牙根一定想堅持下去。
晉國的地理環境有好有壞。好的方麵是四麵環山便於防守。壞處則是山地非常多,受到大河改道影響遍處濕地與沼澤,導致農業生產非常不便利。
要是能夠發展出一些特色,比如開展瓜果資源或販售礦產資源,其實經濟未必會有多差。
奈何這是在春秋時代,瓜果保存不易,製酒沒有相關的配方與工藝;礦產資源的銅本身就是貨幣材料,賣銅還不如製造成錢幣。
晉人已經很儘量開墾出農田,得出的結論就是養不活太多的人口,不向外尋求獲取的話,要一輩子過得困苦嗎?
在晉國依靠武力取得中原霸主地位之後,講事實就是讓晉人嘗到了甜頭。每一年收取上貢,再換取成為各種生活物資,多少是讓晉人有了過得去的生活,尤其是極大彌補了自身的糧食產量不足。
一個人要是嘗到了甜頭,不可能說放棄就放棄。
當一個集體發現怎麼做會一再獲利之後,行事風格就會固定下來,還是那種遭遇慘敗致使元氣大傷,仍然還心心念念繼續那麼乾的風氣。
晉人發現使用武力原本辛辛苦苦勞作的收獲更大,他們逐漸習慣了遇到事情就使用武力。
而使用武力取得收獲不一定是對外,無法對外就會轉為對內,搞得晉國不向外進行戰爭勢必就要內鬥。
翻開史書一閱,能夠知道晉國真就是春秋列國中內鬥最嚴重的一個諸侯國,內鬥的場麵也絕對比列國大。
晉國每每爆發內戰,動用的兵力遠比啟動國戰多,敢信?
而晉國一代代最能打的家族,他們幾乎沒有例外全部倒在內鬥之中。怎麼完蛋的?被圍攻啊!
“我們一名士兵抵得上三名齊兵,對上楚國可以抵得上五名,其餘國家至少是能夠抵得上八名。對吧?”智罃像是在算糊塗賬那般,講了比較籠統的概念。
某種程度上來講,智罃是真的說得太過於籠統了。
怎麼說呢?同樣是士兵其餘也存在區分。
樓令問道“你說得是同為精銳?”
“要不然呢?”智罃反問。
今天是那一場聚會後的隔天了。
一大清早智罃便來到樓氏這邊,當時的樓令剛起床在梳洗。
樓令邀請智罃一塊吃朝食。
智罃表示自己的確還沒有吃朝食。
兩人邊吃邊聊了起來。
“我說的是卿族的精銳,不是其他家族。”智罃嘴巴裡有食物,多少影響了發音的標準。
其實,貴族進行交談的時候,不允許在口腔有食物的時候說話,會顯得極其不自愛與尊重人。
隻不過,智罃顯然覺得跟樓令相處不用那麼講究,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親近。
願意將不好的一麵在他人麵前展露,肯定是關係很親近。
關係真的到位,互相之間不會計較,乃至於已經習慣。
旁人看到那副樣子都沒有人發火,一下子就知道關係非常親密了。
“啊,然後呢?”樓令暫時沒有搞懂智罃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智罃說道“我們(卿族)的一名精銳對上本國的其餘家族(精銳),怎麼都可以一名抵得上二到五名的吧?”
樓令想了想,說道“要看是對上誰。像是對上魏氏,恐怕不好說。”
智罃給愣了一下。
魏氏不是卿位家族,他們卻是真的不弱。這種不弱是體現在各方各麵,不是單指一項。
從封地質量來說,魏氏的“魏”地雖然不比“溫”地或“原”地,糧食的產出卻是能在晉國內部眾多封地排到前十。
從精銳士兵的質量來排比,同為派出絕對的精銳,隻要數量彆超過一個“旅(一千五百)”的規模,打起來還真的沒有哪一個卿位家族敢保證穩贏魏氏。
“那是魏氏比較特殊。”智罃不是在強撐麵子,真心那麼認為。
現如今的魏氏,他們雖然被劃在中等家族,封地、人口到可征召的兵力卻是與其他中等家族形成斷層。
當前幾個卿位家族,也就是郤氏、荀氏、範氏、樓氏,論體量肯定是樓氏最小。
要從各方各麵來排比實力,講事實真不一定就是樓氏最弱了。
樓氏的體量其實並不比魏氏大多少。
在封地方麵,樓氏是比魏氏多,有效人口卻是樓氏比魏氏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所謂的“有效人口”就是指“大夫”、“士”、“徒”這些“國人”。
至於“羨”這個新興階層?晉國是規劃出這個階層,暫時沒有多少貴族真正去重視,他們極可能就是單純看作炮灰一類。
算上“羨”的話,樓氏在可征召兵源比魏氏多得多,可能跟範氏不相上下。
跟郤氏比的話?樓氏和範氏加起來的兵力才能夠跟郤氏持平。
那是樓令很清楚樓氏的短處,一直在“羨”上麵發力,為此還在家族內部製定了夏訓和冬訓。
因為樓令那樣搞,搞到樓氏有一支主要由“羨”組成的部隊,也就是所謂的“新軍”比“國人”組成的部隊戰鬥力高。
樓氏的那一支“新軍”人數維持在三千,全員的裝備由家族來。他們的個人武技或許不高,團隊的組織度、配合度和協調力極可能是當代的最強。
軍隊啊,什麼時候追求個人武力了?
軍隊講得就是集體上的協調與配合,個人英雄主義曆來是被排斥的。
所以,彆看各種影視作品裡麵,哪個刺頭被看上,再去進行精心的培養,啥啥啥之類,現實或許存在那樣的事情,隻不過一定是極少極少。
資源就那麼多,用來培養有本事卻不是刺頭的人,完全更合適。影視作品主要是為了觀賞性,搞“幸存者偏差”那一套在輸入價值觀。
要是那刺頭的爹或親戚是某xx,那另外說。
有當過兵的人,講實話就是看到那種影視作品會脫口而出一句“你特麼在逗我?”,隨後打從靈魂深處覺得作嘔。
現實之中,敢在軍隊裡麵當刺頭?怕是不知道什麼叫來自集體的惡意,敢屢教不改一定會被剔除,一切隻因為軍隊的集體不需要特立獨行。
有不會服從命令的可能性,再有本事又怎麼樣?腦子正常的指揮官,誰敢要嘛!
所以,可以是刺頭,一定要真正有本事,並且具有可塑性,懂得什麼叫服從。
因為底子不足的因素,樓氏的“羨”一定是所有家族之中最多,並且是每一年都在增加,包括一直在產生新的“徒”。
由“羨”轉為“徒”,“徒”再晉升為“士”,正常的晉升流程到這裡就斷崖式的結束,不會有多少人獲得“大夫”的爵位了。
還是拿數據比例吧?
樓氏的一百名“羨”會有十人成為“徒”,一百名“徒”可能會有一人成為“士”,一百名“士”卻不一定有人會躍升為“大夫”。
不是什麼金字塔的躍升結構,純粹就是獲得大夫爵不止看功勞,完全看出身的層麵更高。
在樓氏這邊努力還可能獲得大夫爵,到其他家族再努力都沒有可能。
樓氏有了二十多年的家族曆史,產生的“大夫”也就七人,看上去好像很少,從國家層麵去看卻是顯得極多了!
列一個不將附庸算在內,常規狀態的征召的數據吧?
僅是對“士”、“徒”、“羨”進行征召,樓氏四萬,範氏四萬,荀氏五萬,郤氏八萬。
怎麼作為老牌家族的範氏可以征召的兵力跟樓氏一樣?
之前提到過了,樓令很重視“羨”這個新興階層,家族內部每年夏季和冬季都在搞集訓。
範氏雖然經過了新一輪的擴張,但獲得的人口全是狄人。他們又不多麼重視“羨”的建設,能夠征召的人其實是沒有增加多少的。
荀氏和郤氏也不重視“羨”的建設,他們的底子卻是比範氏要厚,尤其是郤氏更厚許多。
那麼一係列的數據羅列下來,了解列國狀況的話,一定會發現晉國卿位家族到底有多麼強大了。
僅僅是晉國卿位家族在常規狀態下征召的兵力,比好多國家的總人口還要多得多!
楚國那邊少數幾個家族撐起了楚國的一片天,隻是現如今的楚國還不是屈氏、景氏和昭氏的楚國,發光發熱以及負責搗蛋的是成氏、薳氏和蒍氏。
不得不說的是很多國家都是那種狀況,齊國的高氏和國氏,鄭國的成氏,宋國的華氏和向氏,魯國的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等等。
晉國與其他國家有區彆的地方是,晉國的強力家族都非公族,其餘國家強力的家族都自認公族一員。
所有國家的強力家族非要有一個排名,沒有意外就是晉國的卿位家族一定是排列前十,剩下的席位再被楚國的家族瓜分多數,其餘能排得上號也就來自齊國的高氏和國氏。
那是國家體量來決定某個家族的強弱,強國的家族再弱也弱不到哪去,弱國的強大家族再強也有限。
說一個更直觀的排比,晉國看上去最弱的卿位家族樓氏,拿出來跟其餘國家的強大家族對比,極可能也就比楚國的成氏、薳氏、蒍氏稍弱一些,對上其他國家的家族則就是巨無霸一般的存在了。
而晉國的中等家族,將魏氏摘出來之後,無論是從體量還是武力,他們可能難以跟楚國、齊國、宋國這樣的強國抗衡,打其餘國家則是絕對不會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