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諸樊拜訪樓令,表示願意進行競技,雙方出戰人數三百,地點便在“新鄭”城外。
一切皆在樓令的意料之中,提議三天後展開競技。
由於晉國一方有意宣揚,晉國與吳國各出三百人在“新鄭”城外競技的消息被傳出來,很快該知道的人就都知道了。
“吳人腦子壞了?先是不告而來,然後挑釁晉人?”季孫宿是真的覺得吳國君臣腦子壞掉。
現在的晉國不說如日中天,展現出來的強大卻是有目共睹,楚國已經退縮,中原列國被嚇得像是鵪鶉。
突然間蹦出一個敢挑戰晉國的吳國,很難不讓季孫宿那樣說。
華元恰好在魯國營地這邊走動,聞言說道“聽聞吳人取得一點成功就飄,看來是真的。”
話說一半,華元想到了什麼,說道“我沒有記錯,吳子稱王了?”
在場魯人立刻被驚到了。
吳國是子爵國家,在周王室體係之下,吳國之君的爵位一直沒有變,自然還是一個子爵國家。
至於吳君壽夢稱王這一件事情,講實話就是知道的人不多,搞得魯國一眾人聽了露出驚愕的表情。
這種事情很正常。
位處東南一隅的吳國又不是什麼強國,他們極其落後且幾乎不與外部交際,一度像燕國那般被以為已經滅亡了。
連有沒有那麼一個國家都不確定,列國也就不會聯係,發生什麼事情當然是無從得知。
“稱王?什麼時候的事情。”季孫行父一臉嚴肅。
華元答道“在吳軍趁楚國主力北上之後,他們偷襲了楚國的‘巢’地,打贏回去就稱王了。”
在場魯人真的沒有聽說吳君壽夢稱王的事情嗎?那是真的沒有啊!
畢竟,吳國離中原太遠,中原相隔著很多異邦的國家或勢力,即便是列國知道吳國並未滅亡,互相之間壓根沒有來往,自然也就無從獲知乾了什麼。
是不是能夠從話語中聽出一點什麼?
看上去華元對吳國沒有絲毫的好感,講事實也是在上眼藥。
魯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且不論他們的權貴怎麼樣,一直握有記載曆史的權柄。
當前的史官家族都很講究節操,記錄的隻會是求證過的事實。
列國的權貴都一樣肆意妄為,他們總是會想方設法乾涉史官對曆史的記載。
其他國家的權貴可能礙於話術的關係,很難影響到史官怎麼樣去記錄曆史。
魯國的權貴基本上有學儒,而儒在當下並不是隻會耍嘴皮子。問題在魯國會不會耍嘴皮子很關鍵,也就導致魯國的權貴遠比其他國家的權貴更善於利用話術,屢次成功誤導史官。
另外,關於偷偷潛入典藏室修改文獻,魯國權貴簡直可以用鍥而不舍來形容,一次次偷偷修改典藏室的一些曆史記載。
華元開始講吳國的一些事情,最後總結道“你們見過他們的人了?對他們敢挑戰晉國肯定不會感到意外吧。”
不管魯國的權貴為人怎麼樣,他們保衛諸夏文明是認真的,並且遠比其他國家的權貴更為排外。
前來會盟現場的吳國之人,大多數一看就是妖魔鬼怪,本身就給魯國君臣很不好的印象。
再有華元前來社交有意無意的各種上眼藥,可以想象魯國君臣對吳國眾人的印象到底怎麼樣。
魯國是不喜歡晉國,他們更不喜歡一看就是異端的對象,不少貴族已經在腦海裡構思,回國之後要寫什麼小作文了。
話說,華元為什麼要那麼做?一切隻因為他聽說晉國有意扶持吳國。
簡單來說就是,一旦晉國扶持吳國,勢必要降低對宋國的支持。等吳國真的被扶持起來,宋國對晉國的重要性肯定會下降。
吳國是楚國的敵國,等吳國強大起來一定能減輕宋國麵對楚國的壓力,事情卻不是隻看單麵性。
宋國因為得到晉國的站台,作為異類可算不被太過排斥,漸漸融入了中原列國的社交圈,各方麵的社交也在回歸正常。
這個不排斥,從魯國權貴熱情招待華元就能夠看得出來。
要知道魯國是一個非常傲嬌的國家,過去詆毀宋國最多的就是魯國,樂此不疲地寫各種小文章來抹黑宋國,魯人將抹黑宋國視作是在保衛諸夏文明的正統性。
華元看到一眾魯國權貴開始嚼舌根,知道自己的目的達成了。
雖然魯國是不怎麼樣了,但是他們還是能夠深深影響到中原列國。
沒辦法的事情,魯人真的挺愛說,總是能夠引起一陣討論風潮。這個也是多數國家在擔憂曆史記載被抹黑篡改,以及造成輿論風波,不輕易招惹魯國的原因所在。
華元能夠代表宋國。
季孫行父等三桓的一家之主也可以代表魯國。
從魯國這邊離開之後,華元先後又去了其他國家的營地,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有意無意對吳國進行詆毀。
很多國家真的不在乎吳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他們驚奇的是吳國竟然敢挑戰晉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不是你們理解的那種挑戰,應該是晉國與吳國正在商討什麼,晉國想要讓吳國知道彼此的差距。”晏嬰是很年輕,腦子明顯比其他人更好。
齊君環訝異地問道“你覺得晉國與吳國正在商議什麼?”
“晉國與吳國相隔那麼遙遠。吳國看上去很野蠻與後落,很難對晉國產生什麼威脅。臣猜測,該是晉國想要效仿楚國。”晏嬰說道。
高固接過話,說道“很久之前,楚國尋找扶持對象,秦國站出來接受楚國的扶持。那之後,秦國成了楚國的爪牙,好幾次趁晉軍主力南下偷襲晉國西疆。”
是的,很早之前的秦國因為跟楚國結盟,秦國被開除了諸夏的國籍。
那是楚國之君對周天子的地位進行挑戰,等於就是楚國不再自認為周天子分臣。
隨後,楚國為了有彆於周王室(含分封國),楚人自己建立了一套新的體製,以此與周朝列國劃清界限。
那樣搞,說白了就是楚國不再自認為諸夏一員,他們已經另開爐灶了。而秦國與楚國結盟,秦國確確實實是被視作為楚國的爪牙,並且因為秦國主動跟白翟等異邦結成平等盟友的關係,早被列國視作蠻夷之國了。
秦國遠在西邊一隅。
齊國位處中原的東北一隅。
兩個國家相隔數千裡之遙,不但很難爆發衝突,相反在針對晉國上麵有相同的需要,著實是有牽手的需要。
所以,齊國對秦國是不是蠻夷根本不在乎,他們好幾次跟齊國眉來眼去,奈何秦國君臣好像是沒有發現,沒有得到齊國想要的回應。
至於遠在南邊的楚國一樣不與齊國接壤,為什麼齊國不願意與楚國結盟,其實跟齊國與楚國打過爭霸戰爭的關係不大,主要是楚國想當聯盟的老大。
齊國好歹跟楚國打過爭霸戰爭,並且在齊國曆經大亂衰弱下去之前一直占據優勢,怎麼願意當楚國的小弟。
另外一點,齊國信不過楚國。這個信不過是雙向,並未單獨一方秉承遲疑態度。
那是齊國與楚國爭霸期間,朝對方實施的陽謀或陰謀太多,委實是沒有互信基礎。
“華元到處活動,一直在針對吳國,宋國是在擔心他們的地位被吳國取代嗎?”齊君環有這個疑問。
高固搶在晏嬰開口之前,說道“君上,宋國得益於晉國的接納,總算是能夠用平等地位與列國交際。他們一直在抵抗楚國的入侵,非常需要來自晉國的援助,自然不想地位被取代,或是晉國的各種支援被吳國分潤。”
“那晉國扶持吳國對我們是好是壞?”齊君環直指核心。
高固都不用想,說道“晉國想做到的,正是我們需要破壞的。隻是……”,遲疑了幾個呼吸的時間,繼續說道“我們無法直接乾預,或許可以利用宋國?”
“不不不!”晏嬰很著急,說道“我們什麼都彆做!”
齊君環已經看出晏嬰很聰明,視線移過去等待後文。
“小小年紀,能夠位列這等場合已經是得到恩寵,要懂得分寸。”高固才剛表態需要做什麼,後一腳被一個小屁孩推翻,隻是警告,沒有惡語相向或做其它,講事實就是極有涵養了。
晏嬰先向高固行禮,再說道“我們有更重要的事情,怎麼可以吸引晉國的注意力,尤其是讓晉國下軍佐將目光轉過來。”
這一下,高固再難受或憤怒都不好說什麼了。
吞並萊國對齊國才是真正最最重要的事情,其餘什麼都要為之讓路。
“確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齊君環現在是越看晏嬰越滿意。
晏嬰也不知道是要安撫高固或什麼,溫和地說道“不用我們做什麼,宋國會做到自己能力的極致。”
高固隻是“哼”了一聲,沒有再說什麼。
宋國確實是挺在意晉國要扶持吳國這一件事情。
點滿社交屬性的華元很忙,他看似顧不上暴露,也可能是不認為晉國知道了會對自己怎麼樣,來來回回在幾個國家的營地轉悠。
其他前來會盟的列國君臣本就得知晉國和吳國將要展開競技,有宋國在使力,加上魯人添油加醋各種建立在猜測上的傳播,一下子就將勝勢鬨得很大了。
一件事情本來是那樣,經過多手的傳播之後,超大概率就要變得麵目全非。
輪到後麵,本是樓令為了展現晉國的實力提出競技,變成吳國君臣挑釁晉國才有那一場競技。
“是誰在到處謠傳啊?”餘祭簡直是要氣炸了。
季劄弱弱地說道“我的朋友告訴我,到處都有魯人的身影,他們在到處嚼舌根。”
很顯然,魯人太高調,宋人極力表現得無害,使得吳國這邊有人恨極了上躥下跳的魯國。
諸樊問道“我們跟魯國有仇嗎?”
在場的人進行了回憶,一致認定他們都沒有跟魯人接觸,至少過來後沒有爆發衝突。
至於說祖輩上有沒有仇?吳國是有史官沒錯,礙於各個權貴之家教育體係跟中原不一樣,不像中原列國的弟子都要學曆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幾個兄弟之中,沒有人知道曆史上吳國是不是跟魯國有仇。
隻不過,哪怕曆史上吳國跟魯國沒有仇,有了這一次魯人各種詆毀,沒仇也要變成有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