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將作為摩托羅拉的策略代工夥伴,為摩托羅拉提供從MS17到其他芯片廠的全麵技術支持。
此外,雙方在專利和先進CMS製程技術授權領域也展開合作。
摩托羅拉獲得中芯國際11.4%的股份。
隨後中芯國際投資7.1億美元在行擴產,建設滿足0.13微米的生產線。
經過擴產後,津門廠成了中芯國際旗下最大的一家工廠。
月產晶圓18萬片,幾乎是魔都廠的兩倍,京城廠的三倍。
2005年10月,中芯國際上海12英寸開工建設。
規劃月產能3.5萬晶圓。
技術標準跟京城廠一樣,都是0.18um~55nm。
四家廠加起來的中芯國際,以月37.5萬片8英寸及以上的產能,僅次於台積電和聯電,成為世界第三大芯片代工廠。
至於後來的台積電勁敵三星,去年才剛剛做芯片代工,現在的產能連中芯國際五分之一都沒有,就更彆說追上台積電了。
不過有了徐良給的海力士資料,中芯國際在先進製程上比原本曆史上快了一步,目前已經突破了65nm的工藝製程。
僅比台積電稍稍晚了一些。
不過現在大環境不好,中芯國際債台高築,已經沒有能力建設新工廠,追逐更強的工藝製程。
在高資本、高技術,競爭激烈的芯片代工領域。
一步落後,可能就是幾十年的落後。
如果不是後來華夏大環境的改變,中芯很難再後來居上。
把資料看了幾遍後,徐良對下一步中芯的發展心裡也有底了。
――
一輛黑色的奔馳S駛出魔都中芯國際總部,上了龍東大道,駛入內環高架,從南浦大橋下來後進入中山南路。
很快便到了大名鼎鼎的外灘。
“張總,我們到了。”
秘書的話,讓陷入沉思中的張如京反應過來。
眉宇間的一縷愁思,以及略顯憔悴的神色,預示著他最近這段時間過的並不好。
透過車窗看到外麵越來越近朱紅色,大樓主立麵為三段式古典主義結構的建築,腦海裡浮現出那個見過一次的年輕人的身影。
04年的時候,對方雖然已經是華夏首富,漢華、鴻蒙聲名赫赫。
但還遠沒有現在譽滿世界,把索羅斯都踩在腳下的程度。
漢華、鴻蒙、泰華、康師傅、豐收、Facek、維迪旺、海力士、優尼科,一個個在各個行業閃耀的名字,構成了越發龐大的徐氏商業帝國。
相比之下,中芯國際這三年時間雖然也有一定的發展,但遠遠沒辦法跟對方相比。
差得太遠了。
車子停穩。
從車上下來的張如京下意識看了眼門楣。
鐵畫銀鉤的‘紅岩’兩字,透露著一股淩厲和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