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都城外招賢館
隻見那李先生在桌案前奮筆疾書,不出片刻便寫出三篇答論。而後起身由一旁驚呆了的筆吏收走交予二樓上的眾人。
二樓雅間之內,王儒經拿到出自李先生的策論來後,打眼這麼一瞧隻覺得字跡有些許熟悉,緩緩向著其內容看去。
子非魚:
人力有限,故難親驗魚之感受,然或可嘗試以己度人。人可觀察魚之行為與反應,想象若吾為魚,吾將如何感受,此為“換位思考”。
正因人性情與認知之共通。人雖難親驗魚之感受,然可嘗試置己於魚之境地,想象己之感受與反應。此以己度人之法,有助於人更深入理解魚之快樂,進而增進對世界之理解。
人應尊重並理解他人之感受與經曆。嘗試以己度人時,人不僅要關注己之感受與反應,亦需關注他人之感受與經曆。以此尊重與理解,可達人與民和諧、與民休養之境。
然人認知皆受個人、文化、家庭、背景等因素影響。故對於同一事物,不同之人可能有不同之認知與理解。
人認知與理解有限,然可儘力理解他人與世界。同時,吾等亦應追求世間真理與智慧,以更接近世界之真相與本質。
看完第一篇後王儒經搖了搖頭,道:“不過爾爾。”繼而看向下一篇人道當為:
人道若是無為,何人去嘗百草?何人去種五穀?何以得安寧?
人道須是有為。無為隻會養懶惰,尚私利,長此以往,民不得生,國不得治,天下不得安。
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禮壞樂崩,欲念橫溢,諸雄爭霸,群龍舞爪,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如此種種,皆為方今亂象。
當有人治,天性存公,人性存私。
天儘其用,人儘其才。
蚊蟲雖小,可製蠻牛;大象雖巨,奈何田鼠不得。
治亂若得方,回天即有術。治亂若失方,心有餘而力不足。
我等當世俊傑當順天應時,整合天下,導亂勢入正途,還天下以正統,使萬民得安泰,使後生得太平,身縱死而心無憾!
人道當為!
王儒經看完之後心中大震,越發覺得做此文者像是往年間一位故友。
待王儒經打開第三分答論時,隻見到當先一行大字:
舍生取義,自古有之!
舍生取義,自古以來為君子所崇尚。
然何為舍生取義?義者,道之所在,人之所宜,舍生以從道,此為舍生取義。
然天下皆知,舍生取義,非易事也,然君子之所以為君子,以其能舍生以取義。
然舍生取義者,非獨君子也。古有渭河屠夫,以血汙身,舍生以取義;又有樂師高合,易水送彆,舍生以刺漢帝。此二人者,雖非君子,然其舍生取義之事,足以動天地、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