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象先輕咳一聲,正色道:“奉陛下詔令,自原中央十二衛兵馬之上再增設四衛兵馬,每衛兵馬依舊為兩萬人,戰兵一萬四千人,輔兵六千人。按例置三品大將軍為主將,四品中郎將三名。”
陸象先的聲音如同金石落地,激起了千層浪花。朝內眾大臣聞言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又擴展四衛兵馬?!原先這十二衛戰兵便已耗費錢糧無數,如今再擴展四衛,這錢糧有的耗費多少!
話音落地,朝堂上便湧起一片竊竊私語。
然,武將們聞聽此言後,可是十分興奮,如今可是足足空出了六衛主將的位置,原先十二衛中隻有七位中郎將空缺,如今多了這四衛,可足足有十九位中郎將的位置啊,這誰不興奮啊!
“陛下!老臣有一言,不吐不快!”
聞聽此言後,一眾武將皆是怒氣衝衝的尋找聲音來源,就連閉目養神的大將軍沐君封也是睜開雙眼看了過去。而,尚書令劉幽依舊是那副老神在在的神態,靜候事情發展。
在眾武將如刀的眼神中,這位素來以直言敢諫著稱的老臣韋見素,此時眉頭緊鎖,眼神堅定,大步邁出隊列,聲音沉穩:“陛下,臣有異議。我朝疆域雖廣,人口雖眾,大可繼續推廣府兵製,戰事為兵,閒時為民,何必繼續擴展野戰精銳?
況且如今百姓生活尚需改善,國庫亦非充盈。原十二衛兵馬已是不小的負擔,如今再增四衛,恐將耗資巨大,百姓不堪重負。”
韋見素那沉穩的聲音回蕩在朝堂之上,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敲擊著在場眾臣。
給侍中崔原緊隨其後,此人雖年輕,卻也是朝中不可多得的才子,更是清河崔家後輩。崔原微微頷首,神態不卑不亢:“韋大人所言極是。臣以為,擴軍之事應循序漸進,而非一蹴而就。先穩固現有兵馬,提高戰鬥力,按照所需進行布防,待穩固之後,再逐步擴充,如此方能減輕國庫壓力,亦能確保百姓安居樂業。”
緊接著翰林院大學士張政,也站了出來。他微眯雙眼,審視著陸象先,語氣中帶著幾分銳利:“陸大人,擴軍之事固然緊迫,但亦需深思熟慮。若一味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恐將適得其反。我朝需要的是精銳之師,而非龐大而無用的軍隊,臣以為十二衛野戰之兵足已應付諸多戰事所需。”
朝堂之上,有了這三人出言,其餘眾文臣紛紛出言附和,他們或神色凝重,或慷慨陳詞,或引經據典,都表達了對擴軍一事的擔憂和反對。眾大臣的話語雖各有側重,但核心都是一致的——主張應逐漸擴軍,以降低國庫損耗,減少對百姓的負擔。
麵對眾臣的反對,陸象先並未露出絲毫慌亂之色,仿佛早有預料,陸象先微微一笑,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諸位大人所言極是,但擴軍之事乃陛下聖意,我等身為臣子,自當遵從。
然諸位之慮,亦非無理。這數月以來,尚書台、兵部、戶部、工部、大將軍府等諸多衙門商議、推算數次,已經設法平衡,足已達到既保國家安寧,又不會增加百姓負擔。”
“且慢,口說無憑,老夫不問你,且問戶部尚書張大人,陸侍郎所說屬實否?”韋見素開口詢問。
張嘉貞板著臉,心中想到“你們這些言官哪裡知道大軍征伐,帶回來了多少錢糧?!國庫都裝不下了,不儘早花錢造軍隊,還留著給人貪汙麼!”但這些話語心裡想想就行,可不能說。張嘉貞清了清嗓子,斬釘截鐵的說著:“戶部從不說謊,有錢就是有錢,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