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國安都
養精蓄銳兩年之久的漢帝劉彌改元大興,並於大興元年春末,令各處州郡府衙做好準備,以備秋後東征。
“詔令既出,秋後東征,務必萬全,以安社稷!”
……
隨著詔令的迅速傳達,各處州郡府衙聞風而動。
荊城,太守府內燈火通明,官員們忙碌地穿梭於案牘之間,核查著庫存的武器與糧草。封存的劍刃被重新打磨得寒光閃閃,陳舊的盾牌被加固。
糧倉裡,堆積如山的糧食被細心檢查,以防潮防蟲,確保大軍出征之時,糧草無憂。
江州之地,則是一片熱火朝天的訓練景象。各地將轄區內的青壯年民夫組織起來,按照軍隊的規製進行定期訓練。他們學習如何列隊行進,如何搬運軍械。雖然他們並非正規軍,但在嚴格的訓練下,逐漸展現出一支紀律嚴明的後勤支援隊伍的風貌。
而在富饒的京畿周遭,良家子們接到詔令後,紛紛響應國家號召,開始了各自的武藝習練。他們之中,既有出身名門望族的子弟,也有貧寒卻心懷壯誌的青年。
武館內,刀光劍影交織,拳風腳影如潮,每一個人都憋著勁兒,想要在即將到來的東征中,為自己的家族贏得榮耀。
……
邊關之地,暗衛配合邊軍遊騎們數次深入齊國境內,收集情報,確定齊國邊軍布置,確保大軍出征時對齊軍的動態了如指掌。暗衛埋藏的細作們在趙國、齊國腹地開始秘密行動,穿梭於市井之間,暗自搜集著一點一滴的情報,為大軍的戰略部署重要依據。
……
隨著秋意漸濃、漢國各處糧食豐收,皆已經收入倉稟。將士們士氣高昂,民夫們收糧完畢皆盼著大軍東征。漢國上下都在為即將到來的東征做著最後的準備。
……
大漢大興元年秋
當齊國池州、欽州、陽江周遭大旱,加之漢國的一係列操作,某些得到授意的商隊憑借自己發展的關係網與齊國某些糧店勾連,哄抬糧食價格,以至於三地百姓們將賣鐵掙來的錢又去買高價糧食。
奈何糧食貴,銀錢有限。官府無奈,隻好開倉放糧,救濟災民,穩定民心。
……
漢國安都
當暗衛探子將齊國池州、欽州、陽江之地遭遇旱災,官府開倉放糧,救濟災民的消息傳來後。漢帝劉彌隨即下令“來人,傳召在京三品以上文武官員入朝,安民宮內議事!”
“諾!”
宮城內,鐘樓連響不止。
宮城外,一隊隊金吾衛將士手持令旗,在安都城內縱馬疾馳,奔赴各處官衙、府邸。
……
未時末安民宮
殿內,燭火初上,與窗外晚霞交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