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王五不可能告訴任何人,這個開私塾的王先生就是失蹤二十年的崇禎帝之子定王朱慈炯。
此人也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朱三太子”。
貨真價實的朱三太子,如假包換。
不過清廷為了政治目的絕不能承認朱三太子為真,故而在相關審訊材料中將“朱三”改為“朱四”。
“朱四”朱慈煥為田貴妃所生,崇禎十三年五歲時就已經去世。
如此一來,真“朱三太子”定王朱慈烔就變成假冒的弟弟朱慈煥,肯定要被當作冒牌貨處死。
否則,難道真要把朱三太子供起來給明朝遺老遺少一個念想不成?
朱慈烔被抓後的第一次“筆錄”也被改動,稱:“原姓朱,是明朝後裔,排行第四,叫慈煥,我二哥哥早死了,我與三哥哥同歲,自十歲,上就離開了。”
除了身份造假,幾次筆錄及相關審訊材料都被編進了清實錄。
大概內容是朱慈烔自述李自成大順軍進京後並沒有殺害他兄弟三人,反而善待。
封他大哥也就是太子朱慈烺為宋王,他和弟弟永王朱慈炤都被封了國公。
甲申年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軍東征吳三桂,朱慈烺兄弟隨行。
山海關之戰前夕李自成派張若麒與吳三桂談判,迫於吳三桂之要求交出朱慈烺兄弟三人,並約定向被稱為“大明朝義興皇帝”的朱慈烺交割北京及合力抗清的誓書。
朱慈烺的手敕也在五月初一日傳至北京,使用“義興”年號,稱自己將在五月初三日入京。
司禮太監王德化等已準備好法駕鹵簿迎接朱慈烺。
吳三桂也請求攝政王多爾袞立朱慈烺為帝,可是多爾袞不許,吳三桂便在行至永平時丟下朱慈炯,專護朱慈烺。
朱慈烔筆錄中說他大哥朱慈烺被吳三桂在晚上送至高起潛處,後麵的事他就不知道了,也就是不知道太子哥哥是死是活。
而他與弟弟永王被吳三桂丟下後就化作平民南逃。
路上與永王走散,後一路流落到安徽鳳陽偶遇一名姓王的明朝給事中,說明了自己真實身份後,這位老給事中收養了他,並為他改名王士元,隨其子弟讀書。
朱慈烔十九歲時,王家突遭變故,不得不再度流落江湖。
幾年後,一路流落到浙江餘姚一帶,並在此落戶娶當地胡姓女子為妻,為生計便在家開設私塾教書。
大概又是三十多年後,七十多歲的朱慈烔一日實在憋不住,便向密友透露他那非同尋常的身份。
結果這個密友嘴不牢將此事又告知了另外一人,而那人恰恰是個反清複明的誌士,因此欲擁戴“朱三太子”反清複明。
並且立即發動起義。
然而起義軍要推舉的領袖“朱三太子”卻在起義開始後沒了蹤跡,棄家逃了!
朱慈烔是躲起來了,可他的妻妾、女兒、兒媳等人卻因官府通緝而上吊。
三個兒子也被捕。
朱慈烔本人是在山東被清廷捕獲,被捕後供述:“我雖崇禎之子,但從沒有非分之想,遇見那些要妄為的人我勸不住他們,隻能躲避苟延殘喘。”
案件被上報到燕京後,康熙非常重視,將朱慈烔本人以及子孫七人全部押到京師,組織九卿會審。
九卿會審是有清一代審訊犯人的最高規格。
鼇拜倒台都不曾有這待遇。
此外還有一幫明朝老太監也參加了這次會審。
已經75歲高齡的朱慈烔在審訊時對主審官員說:“吾今年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鬢發皆白,乃不作反於三藩叛亂之時,而反於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謀反者,必占據城池,積草屯糧,招買軍馬,打造軍器,吾曾有一此乎?”
意思他要造反早就造了,機會也多的是,何至於在大清太平盛世年間造反,且他從來沒有乾過任何造反的事,一直以來都是以大清順民、良民自居,從未半點非份之想。
以此向清廷求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