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張煌言這一疑問同當初牛旗萬程所言“太平才能削藩”,本質上一樣。
二人觀點出奇一致——都認為隻要西山明軍未被清軍徹底平定,清廷就不會對吳三桂動手。
這不單單是政治上的選擇,也是軍事上的選擇。
因為單是圍剿茅麓山幾千明軍殘兵,清廷都動員了近二十萬兵馬,甚至還出動了一萬京營八旗真滿洲,就這還連連慘敗,短期內根本拿不下茅麓山。
除了長期圍困拉攏收買這一策略,清軍也沒有其它有效辦法。
如此一來,與吳三桂翻臉便意味清廷給自己挖了個坑,因為他要另外開辟一條戰線對付吳三桂。
擁有雲貴兩省並實際控製四川綠營的吳三桂,豈是一縣之地都沒有的西山忠貞營可比。
要知道吳三桂部下可是有十萬能征善戰之兵的,一旦起兵瞬間便能兵臨長江。
試問,在主力被西山牽製的情況下,清廷拿什麼去對付吳三桂?
全國綠營六十萬,三藩能夠直接控製、間接控製的不會少於十五萬,尤其吳三桂不僅控製雲貴兩省綠營,還通過四川提督鄭蛟麟等控製四川綠營,於西北更有好幾個親信大將,如王輔臣等。
因而一旦起事,響應吳三桂舉事的綠營兵馬恐怕二十萬都不止。
湖廣清軍被西山拖著,陝西清軍又被明軍重創,閩浙又要應對鄭氏,且其中還有個炸彈耿家,長江以南也就兩江地區被清廷牢牢控製。
兩廣地區廣東有尚家,廣西那邊剛過去個孫延齡。
清廷的國本八旗是個紙老虎的事實已經被穆裡瑪戳破,根本打不了仗。
吳三桂真反,長江以南基本都得“淪陷”。
因此,清廷不可能現在逼反吳三桂,那跟挖坑把大清埋了沒區彆。
吳三桂不反,何來勢可用?
無勢可用,王五這個大明湖廣掛印總兵還真要將漢軍八旗的都統當到底麼。
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既想保存茅麓山的明室火種,又想清廷同吳三桂這幫漢人藩王鬥個魚死網破,看著是個兩全齊美的好謀略,可這世上真有這麼便宜的事?
清廷能奪明朝之天下,靠的不僅僅是蠻力,更多的也是智慧。
不管是奴爾哈赤還是皇太極,又或多爾袞、福臨,清廷從來不缺大智慧的人才。
甚至很多還是漢人精英。
可以肯定除非燕京城的滿漢官員集體犯蠢,否則不可能在西山未平之前就削藩的。
就算是削藩,清廷它也得一步步來,怎麼可能直接把三藩給逼反呢。
所以,張尚書認為王五對清廷和“三藩”間的矛盾分析的確有道理,也認為清廷將來和三藩必有一戰,但前提一定是平定西山。
如此,你王五要隱忍到什麼時候?
又怎麼在清營當中保住西山?
王五一時也不知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是按原時空曆史推演的這盤大旗,但要是原時空的曆史因他的到來陰差陽錯的出現一些變化,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會導致他的圖謀及努力向著完全不同的方向走去。
說白了,他麵臨的問題就是“太平才能削藩”這個曆史定律。
不打破這個定律,指望借三藩起事的大勢複天下,簡直是癡人說夢。
而他的“老瑪法”鼇拜於削藩問題上,一直是個“保守派”。
小麻子上台後才將削藩提上議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