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高大捷在江西戰場取得全麵勝利,馬寶在湖南取得與清軍主力會戰的永興之戰勝利後,方使吳軍具備安全渡江條件。
可惜,吳三桂他娘的關鍵時候死了。
八年抗戰倒有五年都是為了渡江而打。
現在荊襄之地在“女婿”手中,吳三桂想要北上自是不必再那麼艱辛。
用屁股想也能知道吳三桂之所以支持王五這個便宜女婿在荊州造反,就是希望將來他起兵時能夠經由荊州北上。
從大局考慮,王五是願意吳軍主力從他這邊北上的,問題是虎帥、袁帥他們肯不肯。
吳三桂又是不是會在過道時順手把弱小的忠貞營給滅了。
因此,王五不敢冒這個險,更不想讓荊襄成為清軍和吳軍交手的主戰場。
所以,他做了三手準備。
一是確保北府有足夠實力可以向吳三桂說不。
除向北府兵馬物資支持外,就是希望在“政治”上減輕襄陽的軍事壓力。
清廷真要和虎帥他們談,那就談。
沒什麼好指責的。
延平王鄭成功不也和清廷來回談了好幾次麼。
談,並非畏戰,也並非降敵,不過是一種積蓄力量的手段而矣。
隻要清廷不將重心放在襄陽這邊,那北府就可以拒絕吳軍“借道”請求。
雙方恩怨哪這麼容易一筆劃掉。
夾在其中的王五在做些工作,便有可能讓吳軍北上的渡江路線改在它處。
二是確保四川綠營無法從奉節、巫山進入宜昌。
想要確保四川綠營無法接近荊州,就得讓宜昌境內駐有一支清軍重兵。
這一點,目前來看是沒有問題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三是確保荊州境內的長江水域始終存在風險。
其實不需要王五刻意去做,清廷也會做。
老張來信說下遊的九江水師已經在向上遊武昌馳援,“守土有責”的老張也不能不調動歸其指揮的洞庭湖水師增援長江,如此一來,明軍那支實力相對較弱的水師力量很難保證十幾萬吳軍安全過江。
何況,老張多半也會在武昌拚死抵禦吳三桂。
不到最後,老小子不會輕易將武昌獻給吳三桂的。
特意對趙進忠叮囑再三,就是擔心虎帥他們因為氣節原因拒絕和清廷接觸,那清廷為了防止吳三桂從荊襄過江北上,肯定調集重兵猛攻荊襄。
真讓雙方幾十萬軍隊在荊襄大打出手,王五之前所有努力就全付諸東流。
對張天望兄弟、許德義,王五肯定無法這般直白提醒。
趙進忠領命率部前往襄陽,根據虎帥的安排,他將被授予襄陽總兵,張天望授予鄖陽總兵,許德義授予光化總兵。
三總兵都是實任,非記名。
前番在荊門“起義”的張所蘊則被授予前軍左都督、樊城總兵一職。
對此任命,張所蘊也不知是禍是福,成天渾渾噩噩的,軍中大小事務都由其小舅子李斯和部將夏成龍主持。
張天望和許德義是趙進忠走後第三天才陸續率部抵達,王五象征性的為他們擺了一桌接風酒後便回到住處接見從興山趕來的康恩倍。
喜歡抗清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抗清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