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士榮從襄陽回來的第一時間就來見了王五。
當時王五正在開導妻子閨房樂事,上次由於用力過猛導致妻子吳小蠻受了些輕傷,因此對再行周公之禮有些抗拒。
不能人倫,哪來子嗣,將來又哪來天倫之樂。
想要更快融入吳周集團成為吳係核心人物,給吳三桂添個大外孫實際也是王五必須要做的事。
還遲不得,得快。
當務之急的那種。
可妻子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對此事都有些排斥,王五又不能用強,隻得按下性子耐心引導,用了半個時辰連哄帶騙將人小姑娘衣服再度給解了。
按彆的女人,也就上道了。
可吳小蠻是吳三桂和陳圓圓的女兒,哪是一般女人能比的,死活不讓王五揚帆起航,一個勁的說這事不好玩,不舒服,疼啊什麼的。
急的王五心裡直撓撓,又不能強來,沒辦法隻得當了半個時辰的觀陰大師,使出渾身解數方才水到渠成得以重遊故地。
效果明顯比上一次好多了。
酣暢淋漓一番,夫妻二人抱著自又是一番甜言蜜語。
老話講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那是一點不假。
成了王家人的吳小蠻對父親強行塞給自己的這個夫君,越瞧越是順眼,漸漸也生出依賴來。
吳三桂的這個小女兒有個優點,就是不過問丈夫的事。
這讓王五很是滿意,至於感情嘛,慢慢培養就是。
這年頭,十對夫妻八對都是日久生情,不存在自由戀愛的。
歇了一會讓宋氏把吳世璠抱來,夫妻倆輪流抱著倒也是疼愛。
做姑姑的吳小蠻是真心疼愛自家親侄子,王五這邊雖存了功利之心,但也不至於討厭一個繈褓中的孩子,何況還是人孩子的親姑父。
宋氏被瞎子萬四睡了。
具體怎麼睡的王五不知道,反正宋氏隻要休息就會被萬四接走,回來時不僅人看著滋潤,身材瞧著也越發豐滿。
王五瞧著倒是蠻羨慕萬四的。
男人嘛,誰不喜歡大的。
好在小蠻還小,成長空間有的是。
正逗吳世璠時,總管府的護衛統領曹迪威來報,說是汪先生回來了。
一聽汪士榮回來,王五趕緊將孩子交給小蠻,穿好衣服便趕到總管府的議事廳。
總管府就是之前的荊州將軍府,王五起兵反清後改為總統兵馬大將軍府,如今大將軍府牌子摘掉變成總管府。
汪士榮是吳三桂以三太子政權名義冊封的湖北巡撫,然湖北巡撫、布政駐地是在武昌,因此他這個巡撫大人實際上沒有辦公地點。
王五為人心細,命人將城中原來的明荊王府稍稍裝修後設為湖北巡撫臨時駐地,又給汪士榮配齊了一眾官吏、護衛,並要求金冠三、錢文濤等隸屬巡撫節製的官員要將汪士榮尊起來。
大小事務除事涉襄陽方麵的,事無巨細都要向汪士榮彙報。
如此安排,自然給足汪士榮排麵,令得這位汪撫台雖然忠心於吳三桂,對王五這個總管大人也是格外恭敬。
王五到議事廳時,汪士榮正在喝茶,也不廢話,開門見山將此行收獲大體說了下。
關於永曆政權餘部是否同吳三桂的三太子政權“合並”一事,襄陽各方意見不一。
“韓王與我說道,隻要威宗後人確在大元帥處,大元帥也確係擁戴威宗後人興明討虜,他願渡江與大元帥一會。”
聽完汪士榮的話,王五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哪來的威宗後人。
汪士榮解釋說滿清入關後給崇禎帝上的廟號是“懷宗”、諡號是莊烈帝。
但這個廟號和諡號其實都是偽號,不為明朝曆屆政權承認,如弘光政權給崇禎上的廟號先是“思宗”,後來又“毅宗”,諡號則是孝烈帝。
隆武政權成立後,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又將“毅宗”廟號為“威宗”。
永曆政權承認隆武政權的正統法理,故而永曆朝臣對崇禎的稱呼便是“威宗”,清廷那邊則是以懷宗呼之。
聽了汪士榮的解釋,王五才恍然大悟,原來前世對崇禎“懷宗莊烈帝”的叫法是錯誤的。
弘光政權給崇禎上的廟號“毅宗”和諡號“孝烈帝”相對客觀合理。
威宗?
有點八杆子打不著。
終崇禎一生,無半點威風可言。
曆代君王也沒有以“威”為廟號的,不知是褒還是貶。
多半是貶。
畢竟隆武帝朱聿鍵之前為唐王時因清軍入關直逼燕京,一心想勤王的朱聿鍵不顧“藩王不掌兵”國規,散儘王府錢財招兵買馬自率護軍千人從南陽北上勤王,途中和農民軍打了幾仗互有勝負。
結果卻被大怒的崇禎派兵圍剿,下部議廢為庶人,令錦衣衛將朱聿鍵關進鳳陽監獄,又改其弟朱聿鏼為唐王。
朱聿鍵高牆圈禁期間,鳳陽守陵太監索賄不得,用墩鎖法折磨,朱聿鍵病苦幾殆,差點死在牢中。
在獄中一直被關到崇禎死,弘光即位才被放了出來。
如此折磨,如此寒宗藩之心,朱聿鍵豈能不報複崇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至於韓王為人王五深知,一句“正衣冠、複社稷者為天下共主”就足以表明韓王心跡。
真正大公無私一心為天下的那種。
因此韓王為抗清大局著想願意去吳三桂處並不出王五所料。
但也知道事情不會這麼簡單。
果然,汪士榮緊接著說永曆政權委任的部院洪育鼇和監軍潘應龍隻同意和吳軍合作抗清,但堅決反對韓王去吳三桂那裡,同時也不相信威宗還有後人在這世上。
監軍潘應龍當著汪士榮麵聲稱所謂朱三太子根本就是假的,倘若世上真有朱三太子,何以二十多年默默無聞。
又說當年弘光南渡時便有假冒三太子一事,今日三太子再現,焉知背後是否有人搞鬼。
雖沒有明言吳三桂,卻是句句直指吳三桂哄騙天下人。
“那位潘公公說大元帥若是真心擁戴明室後人興明討虜,可從韓王、東安王、魯世子、寧靖王等親藩選取,總之,這位潘公公就是不信那位三太子。”
說到這,汪士榮苦笑一聲,他也懷疑這位朱三太子根本不存在,不然為何大元帥不將這位三太子帶在身邊秘密撫養,反而起兵後才火急火了的去尋呢。
這跟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有什麼區彆?
王五知道汪士榮想什麼,並沒有點破。
他是理解此事的。
當年多爾袞曾逼吳三桂交出崇禎諸子,後來因這事還把吳三桂調到遼東坐了幾年冷板凳,直到關內大亂才不得已將吳三桂放出來。
多爾袞死前對吳三桂也一直是監視的,死後清廷對吳三桂也一直不放心,吳三桂是直到打進雲貴才有立足之地,所以這段時間內吳三桂根本不敢將朱三接到身邊,隻能是暗中通訊息。
如此也解釋其為何起兵後立即打出朱三太子旗號,也緊急派人去找朱三。
潘應龍所說的魯世子和寧靖王是隨鄭成功、鄭經父子去台灣的那幫明朝宗室,都是明朝正式冊封的宗藩,比韓王和東安王這兩個永曆朝廷迫於形勢被迫承認的宗藩要正統許多。
按封建王朝的“接班”製度,實際魯世子才是眼下最合適的皇帝人選。
但顯然不管是魯世子還是韓王他們,於吳三桂那裡都不及朱三。
因為吳三桂一直是以崇禎孤忠自詡,也的確替崇禎報了大仇。
思索片刻,王五問汪士榮“虎帥和袁帥、郝帥他們是怎麼說的”
汪士榮眉頭皺了皺後才說他沒有見到李來亨和郝搖旗,隻見了袁宗第。
皺眉頭原因自然是因為大元帥女婿、湖廣路總管對三位賊將的敬稱。
郝搖旗受了重傷汪士榮沒見到正常,虎帥作為北府實際當家人不出麵卻讓袁宗第出麵同汪士榮談,顯然是受順係同吳三桂之間的血海深仇影響。
當下想知道袁宗第代表順係說了什麼。
沒想汪士榮生氣說道“袁賊狂妄無比,竟言要與大元帥一爭高下,先入燕京為天下主!”
王五叫這話聽的愣住。
北府那邊已經攻下鄖陽,也派兵占了東邊的德安府,地盤大了許多,兵馬也擴充了許多,但由此放言要與吳三桂一爭高下明顯是腦子發熱。
又尋思不管是虎帥還是袁帥,都不是那種狂妄之人,那麼這番話肯定有什麼用意。
結合清廷派人到襄陽“招安”一事來看,多半是幾位老帥對外放煙霧彈,用以迷惑清廷的。
沉思片刻,對汪士榮道“看來這個朱三太子必須現身了,否則難以打消各方對嶽父他老人家的疑慮。”
汪士榮點頭稱是,但眼神顯然對此不抱希望。
“既然嶽父已派人去尋三太子,那多半很快就會有結果,先生這邊急也沒用,稍安勿燥便是。”
王五也急,但知道急也沒用,話鋒一轉將吳軍暫停攻擊武昌,耿鄭鬨矛盾,武昌總督張長庚有意獻城等事對汪士榮說了。
汪士榮又氣又急“這節骨眼不取武昌渡江北上,反而分兵江西、廣東,大元帥糊塗啊!”
抱怨不知是誰在大元帥那裡出的餿主意。
這會就是不管耿、鄭內訌,單以吳軍實力全力北上,江山照樣能取!
王五也是連連搖頭,繼而將自己請武昌方麵放尚之信回廣東想法說出,意讓汪士榮去一趟長沙為張長庚請封王爵。
放尚之信回廣東的目的就是讓這家夥趕緊囚禁老子扯旗,好儘快搞定兩廣,讓吳應期那路兵馬掉頭回來。
“尚之信?”
汪士榮若所思,繼而提出自己的看法“駙馬何以肯定尚之信會反,若其是要做清廷忠臣,放他回廣東豈不是縱虎歸山?”
“廣西孫延齡都會反,況尚之信。”
王五說尚之信這人在燕京名聲非常差,不僅老子尚可喜厭惡他,清廷對其也十分厭惡,回到廣東後八成會反。
汪士榮沉默片刻,點頭道“這個尚大公子的確若清廷厭惡,但就此認定他回廣東會反也不太穩妥,除非”
“先生有何高見?”
王五一付洗耳恭聽的樣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未想汪士榮竟言得設法把隨尚之信回廣東的幾千滿兵除掉,否則有這幾千滿兵監視,尚之信就算有心反清也沒那個膽量和實力。
武昌送來的情報說隨同尚之信就藩的有滿洲正黃旗副都統特巴圖魯,席布率領的滿八旗4個牛錄,蒙八旗8個牛錄,外加包衣五個佐領共計4500人。
四千多八旗兵外加忠於尚可喜、尚之孝的平南藩兵,在燕京做了二十年人質的尚之信現在不過是一光杆“司令”,哪有實力對付這些兵馬。
“若駙馬能說動張長庚解決這些滿兵,我願去大元帥那裡為其請封王爵!”
汪士榮說的是真心話。
一石二鳥。
既能幫尚之信解決起兵顧慮,也能助吳軍早日得到武昌。
王五覺得老張多半願意幫忙,因為其敢敲詐說明他有意脫離清廷這條破船,既然如此幫忙對付幾千八旗兵給吳三桂納個投名狀,更能彰顯他的政治價值。
當下吩咐親兵“把努大海、安爾根他們叫來。”
“參見總管大人!”
努大海和安爾根他們因滿洲大兵屬性沒有被編在新軍三鎮,而是在總管府衛隊任職。
進來之後便行禮。
王五點頭示意二人起身,道“叫你們來,是有要事交給你們。”
聞言,努大海和安爾根這對表兄弟“叭叭”甩袖打千“請總管大人示下!”
王五道“我要你們保一人去廣東就藩。”
安爾根抬頭問道“總管大人說的是?”
“平南王世子尚之信。”
說話的是汪士榮,他早就知道駙馬爺身邊有群真滿大兵,不過在他眼中都是貪生怕死之輩。
安爾根一臉困惑“大人,我等不識得這個尚之信,如何保他?”
汪士榮淡淡道“他也不識得你們。”
表弟努大海不解道“大人的意思是?”
“四千多八旗兵,他尚之信能認識幾個。”
汪士榮意安爾根他們趁亂把尚之信救出,反正尚之信不認得他們。
順著汪士榮思路王五推論了下,覺得這事八成能成。
便對安爾根兄弟二人道“如果尚之信去了廣東有意反清,你們便助他弑父殺弟,若他無意反清,你們就見機行事。”
這跟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有什麼區彆?
王五知道汪士榮想什麼,並沒有點破。
他是理解此事的。
當年多爾袞曾逼吳三桂交出崇禎諸子,後來因這事還把吳三桂調到遼東坐了幾年冷板凳,直到關內大亂才不得已將吳三桂放出來。
多爾袞死前對吳三桂也一直是監視的,死後清廷對吳三桂也一直不放心,吳三桂是直到打進雲貴才有立足之地,所以這段時間內吳三桂根本不敢將朱三接到身邊,隻能是暗中通訊息。
如此也解釋其為何起兵後立即打出朱三太子旗號,也緊急派人去找朱三。
潘應龍所說的魯世子和寧靖王是隨鄭成功、鄭經父子去台灣的那幫明朝宗室,都是明朝正式冊封的宗藩,比韓王和東安王這兩個永曆朝廷迫於形勢被迫承認的宗藩要正統許多。
按封建王朝的“接班”製度,實際魯世子才是眼下最合適的皇帝人選。
但顯然不管是魯世子還是韓王他們,於吳三桂那裡都不及朱三。
因為吳三桂一直是以崇禎孤忠自詡,也的確替崇禎報了大仇。
思索片刻,王五問汪士榮“虎帥和袁帥、郝帥他們是怎麼說的”
汪士榮眉頭皺了皺後才說他沒有見到李來亨和郝搖旗,隻見了袁宗第。
皺眉頭原因自然是因為大元帥女婿、湖廣路總管對三位賊將的敬稱。
郝搖旗受了重傷汪士榮沒見到正常,虎帥作為北府實際當家人不出麵卻讓袁宗第出麵同汪士榮談,顯然是受順係同吳三桂之間的血海深仇影響。
當下想知道袁宗第代表順係說了什麼。
沒想汪士榮生氣說道“袁賊狂妄無比,竟言要與大元帥一爭高下,先入燕京為天下主!”
王五叫這話聽的愣住。
北府那邊已經攻下鄖陽,也派兵占了東邊的德安府,地盤大了許多,兵馬也擴充了許多,但由此放言要與吳三桂一爭高下明顯是腦子發熱。
又尋思不管是虎帥還是袁帥,都不是那種狂妄之人,那麼這番話肯定有什麼用意。
結合清廷派人到襄陽“招安”一事來看,多半是幾位老帥對外放煙霧彈,用以迷惑清廷的。
沉思片刻,對汪士榮道“看來這個朱三太子必須現身了,否則難以打消各方對嶽父他老人家的疑慮。”
汪士榮點頭稱是,但眼神顯然對此不抱希望。
“既然嶽父已派人去尋三太子,那多半很快就會有結果,先生這邊急也沒用,稍安勿燥便是。”
王五也急,但知道急也沒用,話鋒一轉將吳軍暫停攻擊武昌,耿鄭鬨矛盾,武昌總督張長庚有意獻城等事對汪士榮說了。
汪士榮又氣又急“這節骨眼不取武昌渡江北上,反而分兵江西、廣東,大元帥糊塗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抱怨不知是誰在大元帥那裡出的餿主意。
這會就是不管耿、鄭內訌,單以吳軍實力全力北上,江山照樣能取!
王五也是連連搖頭,繼而將自己請武昌方麵放尚之信回廣東想法說出,意讓汪士榮去一趟長沙為張長庚請封王爵。
放尚之信回廣東的目的就是讓這家夥趕緊囚禁老子扯旗,好儘快搞定兩廣,讓吳應期那路兵馬掉頭回來。
“尚之信?”
汪士榮若所思,繼而提出自己的看法“駙馬何以肯定尚之信會反,若其是要做清廷忠臣,放他回廣東豈不是縱虎歸山?”
“廣西孫延齡都會反,況尚之信。”
王五說尚之信這人在燕京名聲非常差,不僅老子尚可喜厭惡他,清廷對其也十分厭惡,回到廣東後八成會反。
汪士榮沉默片刻,點頭道“這個尚大公子的確若清廷厭惡,但就此認定他回廣東會反也不太穩妥,除非”
“先生有何高見?”
王五一付洗耳恭聽的樣子。
未想汪士榮竟言得設法把隨尚之信回廣東的幾千滿兵除掉,否則有這幾千滿兵監視,尚之信就算有心反清也沒那個膽量和實力。
武昌送來的情報說隨同尚之信就藩的有滿洲正黃旗副都統特巴圖魯,席布率領的滿八旗4個牛錄,蒙八旗8個牛錄,外加包衣五個佐領共計4500人。
四千多八旗兵外加忠於尚可喜、尚之孝的平南藩兵,在燕京做了二十年人質的尚之信現在不過是一光杆“司令”,哪有實力對付這些兵馬。
“若駙馬能說動張長庚解決這些滿兵,我願去大元帥那裡為其請封王爵!”
汪士榮說的是真心話。
一石二鳥。
既能幫尚之信解決起兵顧慮,也能助吳軍早日得到武昌。
王五覺得老張多半願意幫忙,因為其敢敲詐說明他有意脫離清廷這條破船,既然如此幫忙對付幾千八旗兵給吳三桂納個投名狀,更能彰顯他的政治價值。
當下吩咐親兵“把努大海、安爾根他們叫來。”
“參見總管大人!”
努大海和安爾根他們因滿洲大兵屬性沒有被編在新軍三鎮,而是在總管府衛隊任職。
進來之後便行禮。
王五點頭示意二人起身,道“叫你們來,是有要事交給你們。”
聞言,努大海和安爾根這對表兄弟“叭叭”甩袖打千“請總管大人示下!”
王五道“我要你們保一人去廣東就藩。”
安爾根抬頭問道“總管大人說的是?”
“平南王世子尚之信。”
說話的是汪士榮,他早就知道駙馬爺身邊有群真滿大兵,不過在他眼中都是貪生怕死之輩。
安爾根一臉困惑“大人,我等不識得這個尚之信,如何保他?”
汪士榮淡淡道“他也不識得你們。”
表弟努大海不解道“大人的意思是?”
“四千多八旗兵,他尚之信能認識幾個。”
汪士榮意安爾根他們趁亂把尚之信救出,反正尚之信不認得他們。
順著汪士榮思路王五推論了下,覺得這事八成能成。
便對安爾根兄弟二人道“如果尚之信去了廣東有意反清,你們便助他弑父殺弟,若他無意反清,你們就見機行事。”
這跟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有什麼區彆?
王五知道汪士榮想什麼,並沒有點破。
他是理解此事的。
當年多爾袞曾逼吳三桂交出崇禎諸子,後來因這事還把吳三桂調到遼東坐了幾年冷板凳,直到關內大亂才不得已將吳三桂放出來。
多爾袞死前對吳三桂也一直是監視的,死後清廷對吳三桂也一直不放心,吳三桂是直到打進雲貴才有立足之地,所以這段時間內吳三桂根本不敢將朱三接到身邊,隻能是暗中通訊息。
如此也解釋其為何起兵後立即打出朱三太子旗號,也緊急派人去找朱三。
潘應龍所說的魯世子和寧靖王是隨鄭成功、鄭經父子去台灣的那幫明朝宗室,都是明朝正式冊封的宗藩,比韓王和東安王這兩個永曆朝廷迫於形勢被迫承認的宗藩要正統許多。
按封建王朝的“接班”製度,實際魯世子才是眼下最合適的皇帝人選。
但顯然不管是魯世子還是韓王他們,於吳三桂那裡都不及朱三。
因為吳三桂一直是以崇禎孤忠自詡,也的確替崇禎報了大仇。
思索片刻,王五問汪士榮“虎帥和袁帥、郝帥他們是怎麼說的”
汪士榮眉頭皺了皺後才說他沒有見到李來亨和郝搖旗,隻見了袁宗第。
皺眉頭原因自然是因為大元帥女婿、湖廣路總管對三位賊將的敬稱。
郝搖旗受了重傷汪士榮沒見到正常,虎帥作為北府實際當家人不出麵卻讓袁宗第出麵同汪士榮談,顯然是受順係同吳三桂之間的血海深仇影響。
當下想知道袁宗第代表順係說了什麼。
沒想汪士榮生氣說道“袁賊狂妄無比,竟言要與大元帥一爭高下,先入燕京為天下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王五叫這話聽的愣住。
北府那邊已經攻下鄖陽,也派兵占了東邊的德安府,地盤大了許多,兵馬也擴充了許多,但由此放言要與吳三桂一爭高下明顯是腦子發熱。
又尋思不管是虎帥還是袁帥,都不是那種狂妄之人,那麼這番話肯定有什麼用意。
結合清廷派人到襄陽“招安”一事來看,多半是幾位老帥對外放煙霧彈,用以迷惑清廷的。
沉思片刻,對汪士榮道“看來這個朱三太子必須現身了,否則難以打消各方對嶽父他老人家的疑慮。”
汪士榮點頭稱是,但眼神顯然對此不抱希望。
“既然嶽父已派人去尋三太子,那多半很快就會有結果,先生這邊急也沒用,稍安勿燥便是。”
王五也急,但知道急也沒用,話鋒一轉將吳軍暫停攻擊武昌,耿鄭鬨矛盾,武昌總督張長庚有意獻城等事對汪士榮說了。
汪士榮又氣又急“這節骨眼不取武昌渡江北上,反而分兵江西、廣東,大元帥糊塗啊!”
抱怨不知是誰在大元帥那裡出的餿主意。
這會就是不管耿、鄭內訌,單以吳軍實力全力北上,江山照樣能取!
王五也是連連搖頭,繼而將自己請武昌方麵放尚之信回廣東想法說出,意讓汪士榮去一趟長沙為張長庚請封王爵。
放尚之信回廣東的目的就是讓這家夥趕緊囚禁老子扯旗,好儘快搞定兩廣,讓吳應期那路兵馬掉頭回來。
“尚之信?”
汪士榮若所思,繼而提出自己的看法“駙馬何以肯定尚之信會反,若其是要做清廷忠臣,放他回廣東豈不是縱虎歸山?”
“廣西孫延齡都會反,況尚之信。”
王五說尚之信這人在燕京名聲非常差,不僅老子尚可喜厭惡他,清廷對其也十分厭惡,回到廣東後八成會反。
汪士榮沉默片刻,點頭道“這個尚大公子的確若清廷厭惡,但就此認定他回廣東會反也不太穩妥,除非”
“先生有何高見?”
王五一付洗耳恭聽的樣子。
未想汪士榮竟言得設法把隨尚之信回廣東的幾千滿兵除掉,否則有這幾千滿兵監視,尚之信就算有心反清也沒那個膽量和實力。
武昌送來的情報說隨同尚之信就藩的有滿洲正黃旗副都統特巴圖魯,席布率領的滿八旗4個牛錄,蒙八旗8個牛錄,外加包衣五個佐領共計4500人。
四千多八旗兵外加忠於尚可喜、尚之孝的平南藩兵,在燕京做了二十年人質的尚之信現在不過是一光杆“司令”,哪有實力對付這些兵馬。
“若駙馬能說動張長庚解決這些滿兵,我願去大元帥那裡為其請封王爵!”
汪士榮說的是真心話。
一石二鳥。
既能幫尚之信解決起兵顧慮,也能助吳軍早日得到武昌。
王五覺得老張多半願意幫忙,因為其敢敲詐說明他有意脫離清廷這條破船,既然如此幫忙對付幾千八旗兵給吳三桂納個投名狀,更能彰顯他的政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