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
湖廣總管、平虜侯王五接到武昌朝廷通知,要在漢陽設立大軍後勤糧草基地,同時漢陽也要歸渡江後的行營直接管轄。
將漢陽設為大軍的後勤糧草物資轉運中心是因為漢陽緊鄰長江,與武昌隔江相對水運方便,因此江南的物資通過水師輸送到江北後肯定要在漢陽統一存放,再統一撥付前線諸軍。
相當於一個前哨基地中轉站。
跟漢中性質差不多。
但漢陽一旦歸渡江後的行營管轄,就意味漢陽實際控製權從王五這個地方諸侯手裡轉移到了吳三桂的“中央”手裡。
這對於實際僅控製荊州、漢陽、荊門三地的王五而言,無疑權力和地盤都受到極大削弱。
在這份朝廷公文上署名的是以戶部尚書身份入閣辦事的大學士來度。
由於首輔方光琛在西北未歸,次輔劉玄初又在昆明養病,因此吳三桂設立的內閣實際主事者就是這個戶部尚書來度和禮部尚書錢點。
二人都是原明朝在遼東的文官,追隨吳三桂都有三十年時間,是吳三桂十分器重信任的“老班底”。
程序上,這份來自武昌內閣的公文應當直接派送給湖廣總管王五,但公文是汪士榮拿到總管府的。
也就是說來自武昌朝廷的公文繞過了王五這個湖廣總管,直接發給了總管下屬的巡撫手中。
明顯不合理。
好比過去燕京內閣公文不發給湖廣總督張長庚,而是發給湖北巡撫胡全才,再由胡全才轉交總督。
又或書記沒接到通知,縣長卻接到了,這不倒反天罡麼!
王五分析武昌內閣之所以這麼做不外乎兩個原因。
一是還沒有徹底將他這個平虜侯當作“自己人”,至少內閣那兩位大學士對他存有偏見。
二是吳周王朝的官製存在不少問題。
大體上吳周繼承的是朱明製度,但很多官職還是互相衝突,以致職責不明。
如張長庚降吳後被封為定北王,並仍任湖廣總督一職。
可王五這個平虜侯同樣也被任命為湖廣總管。
這個總督和總管到底誰管誰?
要是總督是老大,那總管壓根沒必要設立,完全是多此一舉。
設了總管就應該廢除總督,哪有二者並立的道理。
你要下麵的巡撫、布政、參政、知府給總管彙報工作,還是給總督彙報?
現行吳周官製完全就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實是搞不明白吳三桂既然全盤繼承明製,為何還要沿用先前彆出心裁的官職。
自古官職混亂、職責不明必然會出現扯皮的事。
短期還好,長期下去肯定會出大問題。
但這個問題以王五的身份顯然沒法解決,也隻能無奈自嘲自家這個總管有點橡皮圖章的意思。
內閣那邊直接給汪士榮這個湖北巡撫發文,也許是考慮漢陽歸湖北巡撫管,因此沒必要單獨給總管、總督發文。
究竟是不是這樣想的,王五不得而知。
他沒有因為內閣對自己的“不重視”就消極對待此事,反而在汪士榮詢問是否照內閣要求辦理時,沒有任何遲疑就爽快答應將漢陽控製權移交內閣,也就是吳三桂的“中央朝廷”。
見王五這麼痛快就把漢陽府交還朝廷,汪士榮還稍稍愣了下。
他以為眼前的平虜侯多少會向朝廷提要求,拿漢陽跟朝廷換其它地盤,又或要錢要官。
沒想人家什麼也不要,直接爽快答應。
兩相一對比,倒顯得他有點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殊不知麵前的侯爺也是強捏鼻子迫使自己“割肉”。
沒辦法,誰讓這會再大的事也不及北伐事大呢。
用張長庚的話講,吳軍不北伐,他們都得玩完。
曆史車輪在他努力作用下已經偏離原本曆史,那他適當做一些犧牲也是值得的。
見左參政錢文濤在,汪士榮忙吩咐其準備三千頭豬,五千隻羊,雞鴨、禽蛋若乾,組織民夫送到漢陽供應渡江大軍。
“我明日也要去漢陽坐鎮,確保各處不出問題,不然哪個環節出了差子,皇上那邊肯定不高興。”
汪士榮不是請王五這個總管同意,而是打招呼的口吻。
許是吳三桂稱帝讓這位汪先生也開始“膨脹”起來。
人之常情而矣。
王五哪會計較這種小事,當下點頭同意。
漢陽那邊的確需要汪士榮這個巡撫出麵同各方打交道,協調軍地關係。
不然肯定亂套。
這次吳軍北伐出動十萬兵馬,吳三桂更是禦駕親征,需要的糧草物資以天文數字計,漢陽如今不僅是個大兵營,更是個大糧倉。
屬於重中之重。
不然吳三桂也不會讓馬寶先領騎兵渡江在漢陽北部起屏障作用。
此次吳軍大舉北伐所需糧草部分來源於雲貴輸送,部分來源於湖南和武昌,不需要王五這邊承擔多少。
但要是仗又打著膠著的僵持局麵,那吳軍的後勤壓力就大了。
雲貴地方太遠,又要承擔西北方麵,多半是不能再指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唯一能指望的也就是湖南和湖北這兩個距離主戰場不遠的省份了。
湖南人口四百來萬,湖北這邊也有三百來萬,靠這七百來萬人支撐北伐,以這個時代的交通運輸能力來看,兩省民眾必定負擔極大。
須知,往前線送一斤糧食,路上就得吃掉五斤!
巨大消耗也注定吳軍這次北伐必須速戰速決。
汪士榮又說還得組織三萬左右的民夫為北伐大軍後勤支持,這件事需要王五這個總管統籌。
因為這三萬民夫都得從王五的地盤征召。
變相的又要割王五的肉。
王五思考了下,同意從荊州征召民夫,從荊門征召5000民夫,餘下人由漢陽知府張玉征召。
征召的民夫出發時的乾糧和工具由各縣承擔,不得要民夫自備乾糧工具,另外囑咐汪士榮要行文各縣對征召民夫的家庭要給予免徭役以及一定的工錢補貼,不可讓百姓因為壯年出役家中缺了勞動力,斷了食物來源。
總之,儘最大程度確保民夫沒有後顧之憂。
不然,不管不顧征召民夫隨軍的後果多半又是民變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