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林,秋風,上弦月。
清淺的月光漫漫灑落在古道幽致的山崗間,靜謐而寧遂。
山崗深處,一座淡雅的茅屋煢煢其間。
四植錯落的古柏,更為它增添了幾分神秘而莊重的色彩。
茅屋外,兩個身著素服的文雅之士正在青石桌上對酌。
“想與君初見時,就是在這山崗茅屋之中。如今已經有十數年的時間了吧。”
“是啊,已經整整十四年了。”
故地重遊的羽扇綸巾者凝視著天空中皎皎的清月,若星輝般明朗的雙目也變得柔和起來。
對他對飲的年長者見他出神,便沒有在說話,獨自小飲了一口葡光美酒。
眼前的這兩個人不是彆人,正是當今的大漢天子劉備與當朝丞相諸葛亮!
……
建安十二年隆冬之歲的那場大雪再度浮現在諸葛亮的眼前。
他不禁為之沉醉。
“丞相,你可還記得十四年前的隆中對?”
正在追憶過往的諸葛亮回過神來,答道:“亮不敢忘。”
劉備莞爾一笑,也動情說:“回想那時,我還是孑然一身,惶惶如喪家之犬。直至遇丞相,方茅塞頓開,如撥雲見日。
而今遇丞相不過短短十數載的時間,竟真如我二人當初在這茅屋中所對那般,坐擁兩川與荊襄之地,兩路齊進,共克中原!此真可謂大慰平生之誌矣!”
十幾載的風霜雨雪在他的眼前飄絮而過,劉備話音一轉。
“隻是有一不甚美事。北伐大業方興未已,而備已垂垂老矣。不知我還能不能見到天下一統之日。”
婉轉的月光在劉備的臉上染上了一層淡淡的悲色。
諸葛亮側目望向劉備。
彼時的漢帝已經須發儘白,臉上溝壑萬千,早已不複昔日神采。
不過那雙渾濁的眼中,仍藏匿著灼灼的奮進之光!
諸葛亮知道,因為關張之事,劉備深受打擊,已經隱隱有了行將就木之態。
隻是因為北伐大業在即,他才不得不強力苦撐罷了。
心中不覺有些酸酸的,諸葛亮勸說道:“桑榆雖晚,為霞尚滿天。陛下正是輝煌璀璨的年紀,何必出此悲言?”
劉備歎了口氣:“非我口出悲言。自古以來,鮮有以花甲之歲成就偉業者。況吾並非懼死,隻是如今風雲詭迥,深恐一個閃失,失了漢家大業,惹後人恥笑。”
“陛下是在擔心宋江那一夥人吧。”
劉備點點頭:“我聽聞這幾個月以來,宋江在南陽施仁政,輕徭薄賦,與民為善,南陽軍民隻知宋江而不知有朝廷。此非祥兆,吾等絕不可坐視不理。”
諸葛亮深以為然。
若不是這個宋江在南陽的乾得實在風生水起,他們也不至於改變原來的作戰方案,來到這南陽之地。
按照隆中對的計劃,他們本是要擇一上將軍出荊襄的,目的是為另一支出祁山的部隊吸引火力,以達到隆中對中北伐中原的第一步:
割據雍涼!
這個上將軍的人選本該是關羽。
但很可惜,他噶了。
本來劉備還可以選其他將領作為這支牽製部隊的統領,繼續執行原來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