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佩服
吳宇辰笑了笑,緩緩說道:
“是真是假重要麼?
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在聽完這個故事後,會給大家帶來的思考。”
現在才年,吳宇辰要是說真的,那再被問哪發生的怎麼答?
乾脆還是模棱兩可最好。
聽到吳宇辰這麼說,下麵不少人也是露出思索的表情,然後緩緩點頭。
不過在座的人仍有許多問題,尤其他們已經形成了每次看完一部作品都共同討論的習慣。
一個男生舉起手來,見吳宇辰點頭後說道:
“雖然這滿車的人都冷漠自私,無動於衷,但我覺得他們也罪不至死吧?
而且冤有頭,債有主,要報複就該報複劫匪。劫匪跑了,憑什麼報複乘客?”
吳宇辰還沒開口,下麵一個女生直接反駁道:
“憑什麼?人家女司機都想死了,還管你憑什麼?
你心裡覺得冤,女司機剛才受辱的時候你怎麼不動手?
女司機是在用自己生命捍衛自己的尊嚴!
洗清這滿車的罪惡!”
另一個男生也是開口支持:
“沉默就是最大的幫凶!
如果人人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那當有一天伱遭遇這種事情的時候,沒人會向你伸出援手!”
“對!
大屠殺的時候,個鬼子就敢屠殺000人,竟然沒一個人敢反抗!
這何其荒謬!
如果你沉默懦弱,縱容犯罪,縱容暴行,那你自己也會陪葬!”
“見義勇為是道德,不是義務!
劫匪手裡拿著刀,雖然這一車的乘客確實讓人覺得厭惡,但他們不該死。
從這方麵講,女司機拉著他們陪葬就是泄憤,她自己也是自私的!”
“報複怎麼了?她是人,不是聖母!”
根本就不用吳宇辰開口,下麵人已經各自發表己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這個電影小組的成員,本身就都是電影相關專業的學生,而且各個都是對電影抱有極大熱情,也不乏見地。
所以很多問題根本不需要吳宇辰去講,大家自己討論之後就基本上盤出來七七八八。
不過有一個問題不少人還是很在意。
老賈問道:
“吳宇辰,你在最後的結尾寫到,青年看著車禍的一片狼藉,露出笑容。
這個笑代表什麼?
是你故意設置的嗎?”
這個問題吳宇辰早有預料,前世關於《車四十四》的影評,起碼有一半都集中在了最後這個詭異的笑容,但吳宇辰覺得大部分都沒回答到點子上。
因為影評的基本都是站在一個觀眾的角度去考慮,壓根沒想過作為導演和編劇為什麼這麼設置。
吳宇辰掃視了一圈下麵眾人,然後反問道:
“我想問一下,如果我把這個結尾改掉,青年看著車禍廢墟,得知女司機和全車乘客無一生還後抱頭痛哭,這是不是很符合你們大家的預期?
這樣你們就都很理解,甚至一點疑問都不會提出來。
但這樣的話,你們還會像現在這樣去思考嗎?”
吳宇辰指著自己的腦袋對下麵人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