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方案在大家的預料之中。
一個差不多作為小米的附屬公司,連名字都要更改。
還有一種稍微好些,獨立性強一些,聽著好像後一種更能讓人接受。
但實際公司發展還是得看收益和利潤!
就跟龍貓當時靠攏騰訊一樣,大樹背後好乘涼的道理誰都懂。
第二種彆看公司獨立性保持的很好,但實際地寶就成了小米變相外包企業。
一但未來硬件上沒法在行業保持優勢,那麼小米本身就自己適配了軟件,再轉頭朝向其他企業合作十分輕鬆。
而第一種冠名的深入合作肯定不同,小米肯給的耐心包括給的支持,甚至在利潤點上都願意更多的讓步。
兩個方案說完沒多久,雷總已經起身,由龐毅安排公司的副總陪同。
去外頭具體參觀地寶科技的研發團隊與測試團隊。
公司到了現在其實主要的硬件核心技術,還是段教授實驗室裡橫向課題進行的。
不過大部分的配套硬件研發則是都到了公司內,軟件配套組更是地寶的核心之一。
單獨的p用戶以及語音播報交流功能,都是寧成明這位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團隊負責的。
江皓開創海鯨科技時,都忍不住想挖寧成明的團隊,好在最後是理性壓了下來。
“段教授,你願意改公司名麼?”
“我?我還在考慮。江皓,你有什麼建議麼?”
“我沒什麼更好的建議,就看您是希望公司保持獨立,還是說背靠小米後發展更快,更輕鬆一些?”
這方麵江皓是真的沒法給出建議,更重要的是,他在地寶的股份就4。
要不是他是天使人之一,並且跟段教授背後還有鄒教授的支持,他可不會對地寶這麼費心思。
“陸哥,楊哥,你們倆有什麼意見麼?”
“江老弟,你不用問我們倆,我們聽大家的。”
楊天昊還沒說話,就已經被一旁陸偉明給代表。
當然看楊哥的態度也的確不介意。
“老段,你這兩年是還在想拚傑青吧?”
此刻,鄭教授是開口幫著段教授考慮起來。
畢竟是上一輪重金融資地寶的出資人,鄭教授對於兩位創始人,尤其是自己同事的段教授做過調查。
知道他的近況,正跟著鄒教授在搞國家重大項目,也隱隱猜測著他本人的一些發展想法。
“我是想著這次項目後,在最後幾年再試一次。”
這幾年傑青的申報評選,國家越來越嚴格,對於男性的年齡壓的也越來越緊。
45歲之前能上就是能上,上不了就沒有機會。
段教授如今這年紀,還剩最後三年。
要再博不到傑青,日後科研道路進階院士的可能性,差不多算是走到頭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建議你精力還是放在科研上吧。”
“公司可以靠向小米科技,雷總的小米我有研究過。”
“未來幾年的核心業務肯定是手機的研發,入股冠名反而對地寶科技的發展會更迅速。”
“至於說控股的話,有我們幾人站你這邊的,公司的被收購的可能性你不用擔心。”
聽到這裡,其實大家已經能感受得到鄭教授對段教授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