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內眾位高管對其的批判,戚傑此刻置若罔聞。
內心不由的想到了最早選擇來ofo的時刻。
放棄了江總海鯨的三千萬年薪,到了這個嶄新的充滿未來的ofo公司。
開始他是乾勁十足,雖然ofo平台沒法跟騰訊比,但潛力巨大有上市的機會。
且受到資本的熱捧也不比騰訊差哪兒去。
隻不過真等他完全接手公司的財務後,事情就有些出乎了他的預料。
他有想過ofo的財務狀況不會好,起碼不可能跟騰訊一樣,那麼正規的報表,且有各種完善的流程托底。
但也沒想到會這麼差!
所有的高管都人手一輛特斯拉odelx,這買的時間點甚至比高煒還早一些。
走的全是公司的賬,100多萬一輛,一共十幾輛。
這還不止,作為創始人戴總個人的跑車,房產,以及各類大額消費全都由公司承擔。
也難怪得外聘財務官,不然這公司融到的資金很大一部分得被這個創始團隊的高管花完。
戚傑其實最開始就有過後悔,但到底是已經從騰訊離職還拒絕了江皓的邀請。
隻能一條道走到黑,就目前公司的這些數據,彆說想上市了,就是稅務局稽查都不過了關。
在戴總的暗示下,假賬肯定是免不了的。
這年頭除了實力雄厚的巨型集團公司外,也沒多少公司沒有假賬的,戚傑對此倒是沒太大的心理負擔。
並且在戴總的鼓舞下,也加入了高管團的奢靡,給自己一係列的花銷。
當然作為財務總監,終歸還是要做些事,對於一些高管實在看不過去的花銷統統給拒絕了。
這強硬的做派,自然是讓戴總對戚傑的信任增加。
畢竟高管團隊的一些過分消費,他其實也看不過眼。
隻不過他自己有時候也收不住手,再加上是創始團隊一起過來的苦兄弟們,他也不好開這個口。
戴總的創業團隊其實跟初創團隊差不多,就是第一批創業創始人。
跟江皓最早創業的心態是完全一致的。
本身由於公司沒上市,公司的估值都是虛的,他個人在沒上市前一分拿不到。
眼光上完全不拘泥,哪家資本願意給錢,他就願意讓出股份。
同時在公司做大後,有市場的用戶高份額後,給自己開高薪享受。
本質上就是也算是一種提前套現的生活吧。
年終獎發起來那就更彆提了,畢竟他在上市前的收入也是靠著公司裡的錢。
這使得公司的發展一直畸形膨脹。
當然公司高管團隊的奢靡隻是一方麵。
另一方麵是這個商業模式本身,也是江皓完全不看到的一點。
押金博金融投資,完全就是賭博的性質。
這個體量上,雖然股市這幾年大方向是上漲的。
但ofo公司購買的金融屬性產品都是高風險的,一群小白以這個資金量進場就是被狙擊,去送錢的。
更彆提一邊無比激進的公司擴張方式。
戚傑其實一直在公司裡待著內心不安,但到底股份,年薪,包括戴總給他的待遇都讓他按下了這份不安。
最主要的還是一年五次的融資,源源不斷的資金注入,才是戚傑最安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