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瘋玩了兩天回來的高煒,狀態看著要比他好上不少。
“師兄,你找我?”
“坐,你最近是靈感爆發了?一次性改進這麼多大模型。”
跟高煒交流,江皓是更加的直來直往。
依照他過去的記憶,高煒大部分工作都是對單一的模型進行改動,或者單一模型架構突破。
還有很多時候,其實是幫著他一起發論文。
像這次這種一次性四個大模型變動,可以說是業績大爆發了,相當於一次大版本迭代啊!
江皓是忍不住關心他心理狀態。
要不是看在他狀態很不錯的情況下,甚至想勸他再多去外頭玩幾天。
對於公司裡大數據組的這批十幾人的核心全職團隊,江皓的態度跟哄孩子差不多。
要什麼給什麼,定期去一趟打打氣,勸人自己休兩天,反正這個部門也不考勤,彆把自己逼得太緊。
“哦!師兄,我正想找機會跟您說這事呢!”
“這次大模型這麼多更新不是我們團隊搞的,是我同學跟他老師幫忙改進的。”
…
“就是公司裡你之前說的麻省理工的兩位顧問?”
整個海鯨公司的大數據模型幾乎是行業內最早起這個概念,最早真正將其以公司核心業務構建搭建的平台。
高煒可以說在其中居功甚偉!
之後隨著大模型開始受到重視,尤其是學術界開始廣泛開啟這方麵研究。
從事這一塊的專門人才,才在bat等國內幾家大集團相繼跟進後,慢慢增加。
海鯨科技也招攬了一個團隊的專門算法與人工智能的人才,自己培養成大數據方向的人才。
隻不過真正在這方麵有突出天賦的,整個團隊還是沒有出挑的。
所以才前兩年,高煒部分模型業務無法突破時,找了不少高校專門從事這塊的牛人教授合作。
給顧問的頭銜,隻要願意空閒時參與部分改進。
不管是給本人的錢,還是投其研究的錢,海鯨都願意跟進。
這兩位麻省理工的顧問,也算是高煒自己的人脈搭上的。
江皓印象中好像擔任顧問名頭,已經有一年多的工夫,什麼大的幫助好像沒有。
不過海鯨科技公司的專家顧問名頭也就是個空殼名頭,倒是意義也不大。
如今沒想到一次性給了這麼多改進和突破。
“是,一位是我同學,也是我們鬆工大畢業的,數學院專業的。”
“跟著他老師在麻省理工理工讀博。”
高煒說起這些如今是自信了許多。
這位同學大概率就是最早在數學領域打擊到他,然後讓他轉到了信息學院學電子信息的原因吧!
“你同學他導師之前乾什麼項目的?”
“搞計算機圖像處理那方麵的,13年左右轉的人工智能,當時參與過alpha團隊的研發工作。”
聽到這裡,江皓就不用多問了。
該說不說,不愧是麻省理工的博導,阿爾法狗的研發都有參與,已經足夠證明這人的實力。
直到現在,網絡上對於阿爾法狗戰勝翰國圍棋冠軍的新聞都不乏人討論。
如今幫助海鯨四個大模型業務的推進,對於海鯨的幫助很大。
畢竟是核心業務邏輯,每一點點的進步,都是用戶對p體驗感的潛移默化的上升。
“人幫助這麼大,我們公司獎金批了沒?可千萬彆吝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