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院長這會兒是緩緩搖了搖頭。
“不用這麼著急。”
“既然是外籍院士提名,那就隻是外籍而已,除非你主動入籍,不然區彆不大。”
江皓的態度讓李院長還是挺滿意的,跟他預想的一樣。
自己作為院長帶出的學生,在愛國和立場這一塊上還是很站得住的。
有些人出國入籍是為了學有所成未來更好的報效祖國,有些人則是在國內發展不順,大環境不適應,比較失望,還有些人可能就是覺得“國外的月亮比較圓”。
但是這些人大部分都沒法跟如今的江皓比。
全國首富,互聯網新貴,鬆師大教授離開國內的話影響就太大了。
而且大家能得到的答案隻會是覺得國內不行。
這也是李院長開始找江皓談時覺得麻煩的原因。
江皓個人的選擇才是這外籍院士評選的麻煩與否根源。
“我昨天跟你們鬆工大的鄒院長也聯係過了,問過他的意見。”
“他最近挺忙的,好像正在報備院士評選的審核。”
“不過對你的事,他是表示讚同支持的,覺得你可以接下這個名頭。”
說到這兒,李院長是不由的笑著感慨起來。
“你的這位大導還真挺厲害的,沒準今年我能聽到你們倆一起評上院士的消息呢。”
“當然,也可能你要比你這位大導更早一步。”
江皓倒是沒想到已經到了鄒教授參評院士的時候。
這事他其實早就有預料,前幾年鄒教授就一直有在努力搞國家級項目科研,為了這事在拚。
隻不過正式的走程序是一直等著,沒想到今年總算是開始報備評選。
像這種院士評選,國內大部分第一次都是陪跑。
鄒教授在院士評選中,年齡可以算是最小的那一撮,怕是更不例外。
要是江皓接受郵件的話,還真要比鄒教授更早一步評上院士。
有時候命運就是這麼奇妙,從未接受過米國背景教育的江皓,一路幾乎水上來的博士。
卻在米國國家工程院被認可,以結果論為主導。
充分認可他幾篇大數據的論文在實踐中的準確性,畢竟海鯨科技就是最好的證明。
不少國外大公司的首席工程師等等,其實都會受到院士邀請,不像國內院士頭銜十分純粹,幾乎就在高校與研究院中打轉。
“李校長,你的意思是…我還是接受這邀請?”
…
“我建議是可以接下,對你沒壞處。”
“當然具體做決定還是得看你自己。”
見李院長都如此說,鄒教授也是支持的意見,江皓思慮還是準備接下。
就像李院長說的,這到底隻是個“外籍院士”頭銜。
隻要他沒有入籍的心思,對他來說就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見江皓點頭,李院長是又再次點起根煙。
臉色輕鬆了不少,聊天也變得隨意起來。
“你還不知道吧,今年我們院裡的研究生報考人數又創了新高。”
…
“校長,今年我真不想再帶學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