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
“耶~!”
一陣歡呼聲隨之傳來。
卓越創新班的同學,自進入這個班學習後,就已經在為自己的未來工作做打算。
最早時,大家還以為會在龍貓科技實習。
直到後麵才慢慢知曉海鯨科技,這家江教授初創辦的公司。
一晃四年,如今他們即將畢業,這家原本的初創公司也已經成了龐然大物。
聽說對應屆生的招收標準很高,連985,211的學生都得通過競爭才能拿到機會。
一般的普通本科類院校的應屆生,除了技術特彆牛的之外,幾乎沒有機會。
也就是他們鬆師大的卓越創新班能有這個機會。
起碼招生簡章上的內,一直盼了四年。
也跟班裡的同學競爭了四年,如今突然發現名額放開後,大家都輕鬆了不少。
相互之間那種對手的感覺一下子沒了,更多的反而是一起在公司的隊友感覺。
繃著的壓力,一下子也鬆了不少。
“江教授,實習考核難不難啊?”
前幾年校裡的學生還習慣叫他江學長的多,如今是都慢慢成了江教授。
畢竟年紀上來了,哪怕容貌依舊年輕,但氣度上是顯得異常成熟大方,終歸是與在校大學生有了很大區彆。
“就是正常的實習考核標準,跟每年招收的應屆生都一樣。”
“隻是他們是7月份畢業進公司後開始實習,你們的話下個月去了公司就開始實習。”
“到時候要是順利的話,6月考核結束,你們再回校處理一下畢業的事,7月就算正式員工入職,不用再以實習生的身份入職。”
到底是第一年報考這個班的學生,江皓還是很關注的。
第一年的時候這個卓越創新班可還沒多少江皓的影響力,頂多就是招生簡章吸引人一些,包括同學們對他的信任多一些。
江皓自然也多照顧一些,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包括從公司角度出發,儘可能的省下雙方的時間。
同時這第一年的學生畢業情況,直接影響著今年的高考報名情況和下一屆的即將畢業學生的熱情。
“江教授,那實習工資有麼?”
又一位前排的女同學很直接的提問起來。
“那肯定有!我還能讓你們白乾活不成?”
“具體實習收入的話,因為你們還沒定崗定級,所以統一按最低的入職標準的80算。”
一聽是最低入職標準,而且還按80算,下麵的同學們就沒再抱多大的期望。
反正他們主要是想進入海鯨實習,最終得到留用。
收入這塊隻要能留用,成為正式員工,薪資必然不會低。
江南省市值最高,平均薪資待遇最高的企業,根本不用懷疑。
“我具體倒是忘了,不過應該是能過萬。”
…
“哇~!”
又是一陣驚呼聲傳來,本以為收入不高。
誰知道到光實習就能過萬,這還是海鯨最低入職標準的80,一時間大家都對最終入職後的薪資期待起來。
江皓具體已經快忘了標準,海鯨科技的薪酬職級上市前張靜又重新做過一版。
畢竟上市後所有員工高管的薪酬得公開,得按照細致的標準來劃分。
江皓這裡口中的最低標準,是沒算一些例如保潔,車隊等等的較為特殊員工的薪酬,他們的標準會比這個還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