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滿元春根本不知道吳孟元的身份。
主要是因為吳孟元到任時間短,平時很少上電視,比較低調。
但是,滿元春卻從他的言談舉止,判斷出此人的身份不同尋常。
我們常說,居移氣,養移體。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某一個環境,其一舉手,一投足,是可以顯露出來身份的。比如說,退伍老兵,儘管身著平常服裝,但是,還是能夠經常被人認出來。
同樣,吳孟元,長期生活在京城,屬於太子一類。他的那種氣質,也是可以外溢的。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個人竟然與周進交好。看他們那個親熱勁兒,堪比兄弟!他卻不曉得,周進與他,其實隻是第三次見麵。
此刻,在訓練基地的操場上,同時升起了十多個火點。幸虧周圍都拆遷了,要不然,彆人還真以為是這裡失火了。
十幾隻肥羊,同時開烤,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孜熱粉的香味。這裡沒有專用的烤爐,采用的是部隊野外作業的操作手法,簡單、粗獷,豪放。
夜幕早已落下,寒風依舊在呼呼地吹著。興許是十幾個烤火點的原因,訓練場上,竟是溫暖的,有些隊員竟還穿著單薄的衣衫,絲毫不覺得一絲寒意。
大概兩個小時後,操場上,十人一堆,圍坐在一起,一堆人一箱白酒。一人一個搪瓷缸,分彆倒上白酒。
滿元春讓周進講兩句,周進推了,讓他講。滿元春也不矯情,端起酒缸,站起身,大聲說道:
“各位弟兄,今天是二十一世紀的頭一天,我們在這裡度過充實而又難忘的一天,感謝周總和他的朋友吳哥,來這裡陪我們一起過節,現在大家都把酒斟起來,乾一個!”
現場頓時沸騰了起來。
吳孟元似乎也被現場的氣氛所感染,端起酒缸,大喝一口。
“哎呀!周進,今天真是太爽了!,我相信,我會一輩子記住今天!”
每隻烤羊分配一隻小刀,班長負責切割,因為才烤出來,燙手,要不然,就直接用手撕了。
滿元春先切了一塊肉,遞給吳孟元,然後又分給周進,接著給自己切了一塊,然後把小刀遞給顧家元,讓他去分。
吳孟元啃了一塊肉,喝了一口酒,感覺這酒,口感雖然很辣,但是,回甘悠長,因問:
“這是什麼酒?不錯嘛!以前好像沒喝過。”
“你肯定沒喝過!這是當地一家作坊產出來的酒,雖然沒什麼名氣,但好在是全糧釀造,喝著放心,不存在什麼用酒精勾兌。”
滿元春介紹道。
周進卻是知道的。接著進一步解釋道:
“離這裡四五公裡,有個鎮,叫酒垛鎮,從明朝開始,就有釀酒的傳統。清朝時期,運江城鹽商集聚,這些釀酒作坊,專門負責給鹽商送酒,工藝也不斷改進。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都誇好喝呢。後來,太平軍攻入運江,大批釀酒師傅被擄走,這裡的製酒業也就日漸式微。改革開放後,酒垛鎮一批活泛的年輕人,又開始重拾這門手藝,開始釀酒。據說,有家祖傳的窖池,有六百年的曆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