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才到辦公室,媽媽忽然打電話來:
“小進,二老太太走了!你有空回來一趟吧!”
周進放下電話,趕緊把手上的事情安排好,然後準備開車回家。
二老太太,今年99歲。在村子裡真的是德高望重。她早年守寡,膝下無兒無女。據媽媽說,當年村子裡的孩子,包括周進兄弟姐妹幾個,都差不多被她帶過的。因為那時候是上農業社,生產隊裡,婦女們在上工時,把孩子都集中送到她那,統一看管。等下了工,再接回去。相當於那時候生產隊裡的保育員。
後來改革開放,分田包產到戶,考慮到她年紀大,生產隊裡就把她列為五保戶,供養了起來。就是不讓她種田,生活所需的糧油之類的,都由隊裡統一負責。
老太太為人和善,平時養幾隻小雞子,生了蛋,除了自己吃,就家家送。周進那年考上大學,老太太還特地送了三十個雞蛋,表示心意。
如今村上小夥子出門打工,出嫁後的姑娘回娘家,回村時除了給自己的父母帶禮品,也從不少了她老人家的份。不在乎多少,在於大家對於她老人家的這份感恩的心。
周進每次回家,除了給錢,兩箱八寶粥肯定是少不了的,老太太特彆喜歡。當初電視台那個敬老孝親活動的創意,最初就是來源於此。
所以二老太太去世,雖然與周進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想必村裡人都會把自己在外的孩子招回去,為老太太風風光光地把後事辦了。
這就是那時最純樸的鄉風!
車子還沒出城,就又接到了顧曉雅的電話:
“周進,糟了糟了!我要去江壩開庭,昨天預約的駕駛員突然打電話來說,車子發動不了,壞在路上了,你派個車給我用用吧。我上午十點鐘,要到法院開庭,急死了。”
“好的,我馬上到!”
對於顧曉雅的要求,周進的字典裡,從來沒有半個不字。
十分鐘左右,車子就開到了曉雅的身邊。
“怎麼這麼快?”
顧曉雅有些好奇。
“嗬嗬,正好我也要回江壩,村子裡一個受人尊敬的老人去世了,我要回去,幫助辦理後事。”
“哦!”
曉雅不懂各地農村裡的風俗,也不多言。
周進加大油門,那時路上車子很少,不存在堵車一說,所以,九點半多一點,就把曉雅送到了目的地。此時,她的當事人,已在法院門口翹首以盼多時了。
“你結束了,打電話給我!到時我看看怎麼安排!”
周進按下電動車窗,伸出頭來說了一句。
“好的!”
曉雅乖巧地應道。
很快就到了家,媽媽早就盼著了。把車子在院子裡停好,開門出來,媽媽就問:
“早飯吃了沒?”
“吃了,媽。”
“行,那先到老太太那去磕個頭。你哥哥,可能要明天才能到家。你嫂子已過去幫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