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嚴晗得知周進來京,是阿偉告訴他的。
上次,周進讓阿偉陪著嚴晗練習,一來二去,阿偉與嚴晗就處上了。沒事兒就練幾招,現在,嚴晗能把周進教的那幾招,練得如此熟練和得心應手,阿偉功不可沒。
根據父親陳敬德的意思,阿偉在京城要多多結交這些太子黨。有了現成的機會,他又豈可輕易放過?
現在,嚴晗與阿偉,相互都是師兄弟稱呼了。
阿偉與嚴晗打成一片,還有另外一個期望值。那就是周進有可能會傳清心訣。如果嚴晗能夠練上清心訣,那自己就有可能從嚴晗這裡得到清心訣。
陳敬德的思維裡,是當年楊家故意不傳清心訣,因為不是每個師父對徒弟,都是傾囊相授,總得留點壓箱底的功夫。這就是一個在私心社會裡成長起來的人的想法。
其實,還真不是。
太極門弟子,入門,先練本門的基礎內功,一般要練到四至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內功出現小成後,才開始修練清心訣。陳念祖沒練上清心訣,是因為入門才三四年,時間火候沒到,後又趕上日寇侵華,與師父失散,耽誤了。
但是,三四年的功夫,足以把太極門的其他功夫,學上個七七八八了。而內功,需要日積月累,積小成為大成,快不起來。
阿偉從小就跟著父親和爺爺身後練拳,卻遠遠抵不上二十歲才入門的周進,父親和他總結原因,就是因為沒有練上清心訣。
有沒有道理?真有道理!事實是明擺著的嘛!
所以,當父親讓他緊貼周進師叔,伺機獲取清心訣內功的時候,他心甘情願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其實,父親的目的,不止這一項。隻是不便和他明說罷了。
事實上,阿偉也覺得和周進在一起,受益匪淺。前年在周進老家過年,被指點了七十二路太極拳,感覺極好。後來,與杜誌鵬比武,快要落敗了,師叔周進指點了一下,就能迅速穩定局勢。現在陪著嚴晗練習擒拿手,也從中獲益良多。他感覺,這幾年,自己的功夫提升很快。
嚴晗很快就到了,草草在京海大酒店吃了晚飯,周進就把他帶到五樓,繼續傳授擒拿手。又教了三招,周進感覺,小徒弟似乎對這三招並不陌生,隻是差點變化。他知道,這一定是阿偉提前教過了。
貪多嚼不爛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對於一個對這項技藝無比渴求的人來說,那都不是事,先練上,再慢慢地領會就是了。
所以,周進要做的,就是幫他領會。幫他演繹這一招的多種變化,遇到敵方出手,自己如何利用這一招的變種,進行化解。
擒拿手和其他功夫不一樣。比如,七十二路太極拳,師父教過了,自己可以單獨練,一個人,在院子裡、房間裡,都可以自己練。
但是,擒拿手,最好是有人隨時陪著練,相互拆解。阿偉和曉晨,學這門功夫時,就相互對拆,吃個早餐,搶塊麵包,都能相互拆解半天。
當初周進自己練這一功夫,師父和師兄楊傳林,也是陪著對練了好幾回呢。
所以,對於嚴晗來說,上次周進教了三招就回運江了,阿偉就成了嚴晗的陪練,效果好得出奇,兩人都有收獲。
教完三招的各種變化,看嚴晗似乎已有些掌握,再看看時間還早,就又教了三招。好在嚴晗已提前熟悉過了,雖然有些動作不準甚至變形,但,調整過後,練起來,還確實象那麼回事,隻要有人陪著練幾天,必能形成肌肉記憶,而爛熟於心。
第2天,阿偉陪著周進察看了福山的先期項目,彆墅區的建設,因為天寒地凍,早就停止了。而景區的遊客服務工作,還在進行當中。據彙報,現在每天進山的,也有一兩千人。每天的門票收入,有四五千元呢。勉勉強強,可以維持開支。
回到入住的酒店,天已經快黑了,卻發現藍晶已經在等著了。
“走,請你出去吃飯!”
藍晶大喇喇地坐在沙發上,對周進說。
“我還要陪小嚴練功呢!”
“你師侄不是在的嗎?讓他教教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