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麼荒誕的聯係!?”範寧瞪大了眼睛。
“你所形容的‘荒誕’的確沒錯。”從維亞德林的神態來看,他現在的表情都仍然殘留著難以置信,“這個結論沒辦法從道理上論證,也找不到該現象的成因,可當特巡廳列舉出監測數據後,大家發現這兩者的確具有相關性,而且無一例外。”
“從討論組成立到特巡廳提出這一結論,正好差不多覆蓋了本格主義藝術時期,因此統計數據還是比較完善,這裡說的‘人類的藝術事業發展繁榮’是一個泛稱,它是‘個彆’與‘總體’結合的概念——”
“‘個彆’範疇比如:藝術大師們某部重要交響曲或某幅重要畫作的問世年份,某場具有曆史意義的畫展、音樂會、或唱片發行時間,某新流派、新風格誕生的時間節點,某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藝術理論突破年份,等等...”
“‘總體’範疇比如:某個國家統計出的全年各音樂會數量,各大交響樂團的演出活躍度,各大畫派的辦展活躍度,層級相對大師較低的藝術職業人士或青年藝術家走入公眾視野的新數量、文化藝術產業的市場認可度或年度產值,等等...”
“將這些維度進行統計、彙總和綜合測算,可以用年為單位,大致評價出每年人類的藝術事業發發展的繁榮度,然後再與失常區擴散的監測數據相比對,就得到了這一匪夷所思的結論。”
“比如有人特意選擇了一個視角小但分量大的例子:吉爾列斯大師和他的《第九交響曲》。”
“新曆88年該作品問世首演,那一年失常區的擴散麵積,在前後0年的時間裡跌到了穀底,並連續數年保持在較低的緩慢爬升趨勢,直到863年大師逝世,擴散麵積陡然回升,並開始在其它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波動,但後續又出現了兩個低值年份,分彆是873年和877年——”
“前者因為是大師逝世的第一個10周年,全世界掀起了上演《第九交響曲》以紀念大師的熱潮,成就了一批傑出指揮家,並誕生了十多個足以載入史冊的現場;後者可能和吉爾列斯無關,但浪漫主義大師洛爾芬的交響詩《夢醒》、斯韋林克大師的鋼琴音畫集《蒸汽與速度》,兩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同時在這一年上演...”
聽到這裡,範寧突然回想起了穿越之初,那一十分引起自己注意的發現。
這個世界的藝術家,似乎具有比前世更高的社會地位。
在範寧初次窺見神秘後,認為其原因在於,有知者的核心為“隱知”和“靈感”,而藝術家直接占了一個。
現在來看,這隻是最表層的原因?
這個世界藝術家的高地位以及世界文化藝術產業的繁榮,恐怕和各大非凡組織和掌權者更有意的推動和促成有關。
尤其對比神秘側和藝術側的兩個重要節點:
討論組成立的時間,略等於蒸汽革命完成的時間,略等於本格主義開始的時間。
討論組發現這一現象的時間,略等於本格主義結束,更繁榮的浪漫主義開始的時間。
“在這樣無可辯駁的客觀事實之下,各非凡組織開始正視這一問題。”維亞德林說道。
“大家對‘藝術事業繁榮’這一概念作了解構分析,發現其大概可以分為兩類:藝術家,和藝術作品——如藝術家的誕生、成名和死亡;如藝術作品的問世、傳播和反響。”
“於是,為更合理地對藝術家作出價值評價,引導人類藝術事業的走向繁榮,找到一種可起到指導作用的理論十分關鍵。”
“討論組順著這條線索研究,發現古代學者們其實在一些隱秘典籍中已體現出了此類思想,他們吸收了這些理論,結合神秘主義和藝術實踐需要,定義了‘格’的概念。”
“‘格’,指藝術家或藝術作品在曆史長河中被世人認知和銘記程度的總和。”
“根據這個定義,我們可以推論出‘格’的幾個重要特性。”
“首先,既然‘格’是認知和銘記的總和,那它在一個人死亡後依然可以存在。藝術家和藝術作品都具有‘格’,總體而言後者依附於前者,但兩者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大師的作品目錄中可能也有冷門作品,某些在藝術史中處於二三線地位的藝術家,也可能出現那麼一兩部名氣足以和大師比肩的傳世之作。”
“其次,雖然‘格’的評價是主觀的,但它是一種‘集體主觀’。討論組或考察團並沒有權力決定一個人的‘格’是高是低,能決定的隻有‘曆史長河中認知和銘記他的所有人’,就拿剛剛的主題探討舉例,與其說我們是在‘評價’你的‘格’,倒不如說我們是在憑經驗‘測量’你的‘格’。”
“最後,‘格’時刻在變,有時難以預計,可又存在宿命式的因素。藝術家死亡後他的作品目錄已經定型,這些作品既有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默默無聞,卻百年之後被世人發現價值,也有可能流行於當下市井之間,卻在十年二十年後逐漸被人遺忘...”
維亞德林此刻語調變得意味深長。
“看起來,世人如何認知你的‘格’,這似乎具有不確定性,一位勤勉純粹的藝術家,或先鋒理念的開拓者,可能究其一生‘格’的層次都不如那些在市井中獲得廣泛追隨之人...”
“但把時間拉長,曆史總會給長眠者一個公正的評價。”(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