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怎麼回事,演務部清場的時候怎麼還漏了一位呢?”
穿黑色製服的女性工作人員直到重新鎖好寄存櫃,仍在那裡疑惑地自言自語。
又轉頭再次看了一眼站在檢票廳大理石牆前的範寧。
是身穿灰色夾克、背雙肩書包、低頭持手機的帥哥一枚無疑。
不甚明亮的光線下,範寧借著光滑的牆麵,打量著自己依稀可見的身影麵容。
他突然覺得自己在藍星和舊工業世界的外貌,雖然乍一看前者偏東方後者偏西方,但若拋開發型、瞳色和衣著的乾擾,好像有挺多本質上的神似之處。
“如果我穿成這樣去和希蘭見麵,她能不能認出我?是熟悉還是陌生?是會覺得好看還是覺得特彆奇怪?”
深秋的夜晚有些冷,下音樂廳台階時,範寧打了個噴嚏。
市中心的噪音永遠是柔緩而綿密的,此處站立的視野高而開闊,能看到立交橋上的車燈洪流,夜晚的遠空中儘是霓虹燈的散射光芒,
在打出那四個字後,他直接切走釘釘,進入打車軟件,準備回到租房。
如果舊工業世界隻是一場體感上近兩年的夢,自己兜兜轉轉一圈還是回到了藍星的真實世界的話,他明天就可以去公司現場演示魷魚的烹飪技巧了。
拋開腦海裡的神秘學和奇怪語言知識不談,拋開一堆異界大師的藝術作品記憶不談,自己單單憑著現在“偉大”級彆的鋼琴與指揮家水準,或單單把“巨人”、“複活”兩部交響曲整理發表,都足以叩開藍星上最頂級音樂學院的教職大門。
手機上方的釘釘和微信彈窗,仍在不斷冒出同事們驚為天人的私聊詢問,和領導出離憤怒的@質問。
向人民企業家致以誠摯問候這件事,對於現在的範寧而言,引起不了他什麼心理波動,但他還是盯著手機擰緊了眉頭。
“細節這麼豐富?我不會真的回到了藍星吧。”
如果是這樣,來自舊工業世界的如此艱深的音樂和神秘學知識……在巴赫的音樂會上做個夢就能獲得,無疑有點荒唐。
那些記憶太龐大、太紛繁、太係統,甚至更加刻骨銘心,如果說這是夢的話,他覺得這比自己穿越之初時,審視起自己藍星上的記憶來還要荒唐。
所以才會在困惑之餘感到這麼警惕。
他坐上了網約車的後排。
比起這些細節上的試探,回到租房後還有個辦法,也許有更大的可能性發現什麼。
入夢。
時間已近0點,汽車在高架橋上飛馳。
城市燈火如梭子般倒退,半邊彎月掛在黑夜高空。
恍惚間一刻,範寧看到月亮表麵撕開了一小道豁口,對著自己眨了下眼。
令人心悸的驚怖感擊穿全身,他猛然甩了甩頭,再度抬頭時卻未見異常。
回味剛才的感受,倒像是雲層和燈光變幻間的錯覺。
“從古語到現代語,‘午’的含義經過了漫長而豐富的變化……”
莫名其妙的往日念頭閃過,範寧收回朝車窗外的目光,落在了手中曲目單上。
是巴赫的室內樂音樂會。
「對位法1:四聲部賦格」「對位法:四聲部賦格」……
「對位法10:四聲部三重賦格」「對位法11:八度卡農」「對位法1:逆行擴大卡農」……
「對位法18和19:三聲部鏡像賦格」「對位法0和1:雙古鋼琴鏡像賦格」「對位法:四聲部四重賦格(終曲,未完成)」……
《賦格的藝術》,bwv.1080。
巴赫創作生涯中的最後一部作品,也算是穿越前的自己,在藍星的音樂會上聽到的最後一次現場。
《賦格的藝術》全曲共條(首),儘皆基於一條極為簡單的d小調主題發展而來,巴赫似乎是想以有限的素材和靈感,極儘發掘對位法寫作的所有可能性,它不為任何指定樂器而作,僅表現純粹抽象的音樂關係,“今晚”的演奏方式是弦樂四重奏或鋼琴三重奏。
如果說《哥德堡變奏曲》是一座宏偉的音樂教堂,那麼《賦格的藝術》應當是嵌於穹頂的那顆源自輝光的明珠,它被看作是這位“掌炬者”在晚年對藝術探索的最後總結,被看作是人類複調音樂史上的最高峰。
但可惜的是,最為感人肺腑,最為宏大艱深,神性最為強烈的第條賦格終曲,處於未完成狀態。
後世有無數音樂大師和學者試圖將第條寫完,也誕生過好幾個補遺版本,但都無一例外無法接續其強烈的神性,無法將這部作品帶去大圓滿的終局。
這是人類音樂史上的最大遺憾之一,每次聽到那音符戛然而止的瞬間,範寧都扼腕歎息這是自己“生來最絕望的永不可得”。
每每念及《賦格的藝術》,心中就有無數思緒流淌。
不過他這下同時想到了什麼,重新解鎖手機,打開與自己老爹範辰巽的微信聊天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