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一天,李劍垚又來到趙大夫家裡,吃過早飯的便宜師兄正在整理自己的小藥箱。
李劍垚和老三夫婦打了個招呼,回應的是小師叔,李劍垚還是挺不適應的。
抓了一把糖給兩個孩子,趕緊湊上前去說道“師兄你這是要出診?”
趙德仲:“你來的正好,不用我去你家喊你了。今天去東溝大隊,一大早宮家小子跑過來說他爹躺床上起不來了。”
“那趕緊去看看吧”,說著李劍垚就拉著老頭一起走。
東溝大隊在葫蘆大隊的東側,抄近路要翻過兩道山梁,40分鐘左右腳程。走大路,需要繞經津河公社,一個小時左右。
李劍垚想了想趙老頭這個腿腳,爬山就算了,溜達著走大路吧,省的上坡下坡,還得顧及著冰雪,這要是摔著了還不知道是看人家還是看自己。
自行車?沒有,那玩意挺金貴的,更何況趙大夫看診收入全憑人家看心情,給錢也行,不給也行,總歸在衛生所還掛個職,有點收入。
至於藥,趙老頭不自己備藥,藥箱裡頂多有那麼幾瓶常見的退燒藥片,對於急症或者不需要湯劑的補充,遇到了就給一片兩片,之後就讓患者家屬去衛生室或者衛生所的藥房自己去買了。
有時候甚至幾根銀針下去就暫時緩解了,那瓶破藥算是有備無患。對於患者來講,也確實沒啥錢,給出診費用那都是咬著牙給的,當然也有無賴的,叫人看診挺著急,手裡也不是沒有錢,但就是一毛不拔,老頭也不氣不惱。
所以藥上也沒啥收入,年紀大,看診可以,上山采藥就算了,磕了碰了不值當的。
牛車、馬車?生產隊沒有十萬火急的事兒一般是不借的,你要是生孩子去醫院,可以借,出血、斷胳膊斷腿,可以借,剩下的他們認為都是小事,不要浪費生產力。
所以雖是看診,還得自己腿兒著過去。
上門求診也是有的,問題是大多數都吃不飽肚子的情況下,小病忍一忍,忍不住了去大隊衛生室讓二把刀大夫給開點藥片也就頂過去了。
至於對不對症,那不重要,頂過去了,就對症。頂不過去,那藥也吃不死人,抓緊再找大夫過來就行。
忍耐力強似乎是這個民族刻在基因裡的東西,與生俱來。
一路上,趙大夫背著自己的藥箱,李劍垚挎著自己的解放包,一老一小讓村裡好多剛吃過早飯在自家大門口偵查的人不斷的打著招呼。
“趙大夫去看診啊?三土你去乾啥?”
“嗯,去東溝一趟!”
“沒事,我溜達!”
“趙大夫沒事來家裡坐坐啊,我家老爺子時常說腿疼,您得空給看看!”
“行,改天的!”
麵對這種大隊裡的非正式邀約,那就是客氣客氣。真要是有病就上門去請了,你在大門口撩閒算哪門子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