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其明都被嚇了一跳,差點被這驚天大喜砸翻在地。
他謀求的是城裡的副局長,哪怕單位差點也無所謂。
文物局當然就是最差的那種,但對他來說,也是完全能夠接受的。
至於說去文物局會感到尷尬,當副局長肯定尷尬,但要說是當局長,那一點都不尷尬。
反而因為剛立過威,去了沒人敢不服。
更主要的是,文物局雖然差,但局長那也是一把手,是正科,等於雷其明一個排名靠後的副鄉長,回城之後,不僅沒有損失,反而提拔重用了。
至於文物局的人怎麼考慮,那就不得而知了,或許兔死狐悲的有,心有戚戚的有,但雀躍歡喜的也有,反正當天雷其明的家中,就迎來了好幾個科長的拜訪。
楊辰自己都沒想到,張婉如問他雷其明是不是去文物局是提拔,幸好沒有替他拒絕,不然他這個正科就沒有了。
想不到,自己在無意之間,竟然決定了一個正科級乾部的仕途,楊辰隻要歪歪嘴,或者少傳個話,雷其明這個正科肯定沒戲。
結合孫大偉和雷其路的路線,楊辰也總結出一個公式,想要進步,不管是級彆還是職位的調整。
首先一點,要有位置,有了位置,才有運作的空間。
運作有明暗兩條線,明著得造勢,讓背後的靠山有提名的理由,暗中就是找靠山,如果這個靠山不那麼牢靠,還得讓靠山再運作。
運作進入提名程序後,就得想法排除競爭對手了,要不速度特彆快,讓其來不及運作,要不就把自己的條件搞的杠杠的,讓其它人比不過。
主要領導的支持或默認是最重要的,而組織部長這個位置的關鍵,在雷其明的事,顯現的淋漓儘致。
難道說其它的副鄉長不想回來當這個文物局局長,肯定大部分都想,但在張婉如的運作下,根本就沒給其它人競爭的機會。
但沒有位置的話,就要想法創造位置,就像是董紅偉的敗走、韓學科的被抓、任光軍的離去,背後都是有人暗中巧使喚手段。
不然的話按部就班等前麵的人退休,你也就差不多了。
而且小人物在這種事上也能發揮巨大作用,像楊辰隻是個小乾部,而還是水利係統,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但卻在他們兩個的提拔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宣傳部長遲遲沒有就位,引來無數人的覬覦,光是縣政府的七個副縣長,除了原如斌、辛久如和容豔梅這個非黨,其它人也都想嘗嘗縣委常委的滋味。
任何一個職位,空缺時間越長,說明背後的爭鬥越厲害,清遠任何一個市委常委的家,每晚都會迎來不同的人,舉報信滿天飛,有的甚至都飛到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