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才上完課後,便拉著孫山探討學問,說探討,實際是洪秀才請教。
洪秀才是個虛心學習,一心求進步的好夫子,也不介意孫山是學生,追著孫山問問題。
還請教嶽麓書院或者崇正書院的夫子怎麼講學的。
孫山一五一十地說出來。
洪秀才感歎地說“看來著名書院的教學方式不適合洪氏學堂的學子,我還是根據黃陽縣的情況,給學子講課。”
孫山倒是一樂了“夫子,在嶽麓書院或者崇正書院的學子,不是秀才就是舉人,當然不適合我們洪氏學堂的學子。嗬嗬,咱們學堂的學子最重要是打好基礎,把最根本的學透。特彆是四書五經,這是重中之重,先讓學子過府試,過院試,以後的進學就看他們的造化了。我們師資有限,想不到那麼遠。”
有多大的條件,就辦多大的事。
洪氏學堂的條件實在太普通了,哪裡能進行精英教學。
連書都不多幾本,根本沒辦法深入講學。
先讓學子一步一步地考上去,至於能不能走得更遠,全憑學生的運氣了。
洪秀才點了點頭說“嗯嗯,你說的對。我和楚預學識有限,沒辦法進一步教學。這些年還多虧你抄送的資料,才讓我們學堂的教學更豐富。”
洪楚預就是小洪夫子,考了那麼多年,還是童生一枚。
看他的樣子應該很難再進一步了,隻好在洪氏學堂教書。
孫山安慰地說“夫子,莫要著急。一代總比一代好。你進步一點,學生就會進步一點。學生進步一點,下一代的學生也會進步一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想要成才,至少要三代人的努力。”
洪秀才看了一眼孫山,搖了搖頭說“你這話就不對。我們洪氏學堂一開始隻教出童生,你來了,就有秀才了,之後就有舉人了。這可不是進步一點點,這種進步是急速的。所以啊,你這話不正確,隻要有好苗子,進步的速度或許比你還快。”
孫山無語了,他怎能一樣呢?
他,孫山,天選之子。
百年難得一遇,他之後,不可能再出現。
洪秀才這是不知不覺地把他當做參照物,人為地拔高了標準,這種想法不可取。
孫山有苦難言,隻好堅持地說“夫子,我可不一樣。我這種天才是世間少有的,你拿我做比較是不正確的。咱們看到的大多數都是普普通通的苗子,想要一棵像我這樣的好苗子。嘖嘖,夫子,你還是不要想太多了。”
洪秀才那一個氣啊,真想一巴掌拍在孫山的小腦袋上。
不過孫山說的的確沒錯,孫山不是天才,隻能說有天賦,但最重要的是能耐得住性子,能持之以恒,能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地學習。
這種毅力,完勝99的學生。
他之所以成功,全憑一股韌勁和耐力。
孫山和洪秀才聊了一會兒,師娘就喊吃飯了。
洪秀才的小孫子小孫女之前還在黃陽縣陪著兩個老人,長大了,倒是到府城。
畢竟那邊的條件比黃陽縣好,洪二郎自然把他們接到漳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