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七日會試結束,放榜時間就要到二月二十九日。
其中間隔十二天,看似時間充裕,實則緊張。
這途中監考和閱卷官員有很多事情要做。
士子交卷後,收卷官根據考生所治經書分類然後彌封,將試卷上填寫的考生姓名,籍貫,考號等的折角蓋上關防印記。
之後再送往眷寫官處進行眷錄。
由眷寫官用紅筆一字不漏地抄寫一遍試卷。
考官隻看抄寫的副本,原本則另行封存保管。
眷錄好的考生試卷副本會由專門的對讀官負責組織人員進行對讀。
一人讀紅卷,一人讀原卷,兩人一組,必須一字一句用心對讀,確保副本和原卷一模一樣。
這樣經過彌封、眷錄、對讀之後,交到考官手中的試卷可謂“三無”試卷無姓名,無標記,無紕漏。
考生寫好的卷子呈現到考官麵前閱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學生卷子被“罷拙”的第一步其實是從眷錄開始。
眷錄官謄寫卷子時,第一步先檢查考生的卷子有沒有避諱,有沒有自述姓名身世門第,字數有沒有符合規定,卷麵有沒有汙跡,有沒有不整潔,有沒有草稿紙,有沒有用朝廷規定的字體答卷等等。
如果這些都過關,才進行謄寫。
如果犯了上麵其中一個錯誤,就算你文采飛揚,文章寫得再精彩,諸葛在世,不好意思,三年後再來吧。
所以如果考生寫的文章非常離奇,特彆批判皇帝的卷子,想要呈現到皇帝跟前是非常艱難。
眷錄官這一關恐怕也過不了,直接被罷落。
謄寫好的卷子按照治經分類,先分給同考官。
一份卷子,分彆有幾個同考官分彆批閱,不同的同考官會用青筆寫下評語。
同考官的職責主要是初步黷落劣文,挑出優卷。
由於被錄取的考生將來會跟同考官有師生關係,是不可多得的人脈,所以同考官會極力地向主考官推薦自己看中的卷子。
主考官會根據同考官推薦的卷子,從中選擇最優秀的卷子,寫下評語,最終進行排名。
根據以往的經驗,同考官的批語平均字數約在25~30之間,而主考官的批語平均字數隻在7~10左右。
當然如果遇到兩份評語差不多的卷子,先商量一番,如果還是各持自見,最後隻能交給主考官定奪。
所以說考生過五關斬六將,才能把卷子呈現到主考官麵前。
這個時候就由主考官的喜好來做決定。
而能走到這一步,其實是相當艱難。
主考官,同考官一般會在二月二十四日前批閱所有卷子。
二月二十五日各方同考官把預選出來的卷子送到主考官審閱並擬定名次,叫填“草榜”。
填寫好後,讓外簾將考生原卷送進,然後再鎖起門來。
將朱卷和原卷一一對號,編號不對者棄而不取,經查無誤,則將朱卷和原卷捆起封存。
如果途中有被罷落的卷子,考官需要在之前落榜的卷子再抽出一份進行補充。
二月二十六日各房同考官和主考官齊聚一堂,開始填“乙榜”。
主考官和同考官將排行十八名單的答卷拿起來,放到一邊。
對十八名後的答卷進行填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