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們都瘋了,爭先恐後地跑上去問問題。
他們有預感,整個暑期檔,恐怕就是這部《男人》最有話題度了。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這是一部將商業與藝術結合地十分巧妙的電影。
不得不說,寧昊這小子非常會偷雞。
如果一味地迎合市場,那他隻需要做到撒糖、賣慘、賺眼淚就可以了。
大概率能成為觀眾口中的佳片,但在專業人士的角度之中,卻會淪為一部平庸之作。
又或者乾脆文青到底,不斷用電影語言講述一個似是而非,雲山霧罩的故事,帶著些故弄玄虛,矯揉造作的氣質。
這可能非常對影評人的胃口,但從觀眾的角度來說,又十分不友好了。
像他後世拍的《無人區》,好家夥,初版拉出來,就特麼沒一個好人!
正是因為負麵人物太多,人物太灰,故事色調太黑暗,上麵才會以影響不好為由,禁了它整整四年。
而在這部《男人》裡,寧昊完美規避了這些禁忌,巧妙地尋找到了二者之間的平衡。
片子表麵上是在講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實則處處打補丁,埋扣子。
跟後世薑紋的《讓子彈飛》一樣,不會點閱讀理解,還真品不出來其中的深意。
但是吧,電影本身的質量又擺在這裡,哪怕你看不出其中的內核,隻當一部純粹的愛情電影去看男女主撒糖,依然會覺得好看。
不過由於這些深度劇情潛移默化之下,觀眾們在後半段,第一感覺往往不是慘,而是覺得沉重。
就好像用爽文的視角看一部名著,明明隻是看完了一個故事,卻總有莫名其妙的感性生出,觸及靈魂之重。
所以到最後,普通觀眾們意猶未儘……他們看到了至死不渝的愛情。
影評人們也很震撼,因為他們看到了冰冷沉鬱的現實。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看的明明是同一部電影,評論區卻能生出好幾種觀點的原因。
淩平和寧昊兩個都是有藝術追求的人,如果能在兼顧票房的情況下,拍出一部有深度的電影出來,那是最好不過的事情。
所以寧昊最初找到淩平商量改劇本時,對方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後來三易其稿,才形成現在這個本子。
但他們也很默契,有些東西就是隻能永遠放在心裡,即便彆人說的再對,也絕對不能承認。
畢竟閱讀理解這種東西,作者不點頭,答案就永遠隻是一種猜測,淩平防的就是被有心人帶節奏!
影評人就很亢奮了,這麼多年了,終於可以認真寫一篇銳評出來了嗎?
以前也不是沒寫過銳評,但都是什麼賈章柯、婁葉之類的,那特麼才幾個人看啊?
像《男人》這種流量巨大,又能讓自己任意揮灑才華的,才是影評人們的夢中情片!
什麼?
你說《飛龍再生》?
商業片滾粗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