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禁書、焚書事件時有發生,私史往往是禁毀的主要對象。
元朝時思想管製相對寬鬆,基本沒有文字獄的記錄,但存在宋恭帝之死的疑案。
明朝時期,由於元朝暴政對文化思想的打擊,以及明朝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文字獄逐漸興起,尤其在洪武時期表現尤為突出。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字獄達到極盛,先後發生了數十起大大小小的文字獄案件。
這麼說起來還是好大兒有分寸。
所謂焚書坑儒,其實是焚詩書,坑術士。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鹹陽宮設宴。
士子們就分封製度展開了爭論。
其中,淳於越主張效法古人,實行分封製,以鞏固統治。
而丞相李斯則認為,私學和儒生們借古諷今,惑亂民心,不利於國家的統一和法令的推行。
於是,他建議秦始皇下令焚書,即除了醫藥、卜筮、種植之書外,凡私藏《詩》《書》及諸子百家著作者,一律限期交出燒毀。
有敢談論《詩》《書》者處死,以古非今者滅族;官吏知情不舉報者,以同罪論處。
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建議,實施了焚書政策。
而焚詩書的目的,本質是為了讓百姓少討論一些國家大事,讓百姓花更多的時間去種地。
說是愚民政策也好,但核心是提高生產力。
再者,不把彆的國家的史書燒了,那難道等他們複辟嘛。
至於坑術士。
秦始皇為了追求長生不老,到處求仙煉丹,那些方士術士拿了秦始皇的錢,沒辦成事兒,還在背後恥笑秦始皇。
可不是被收拾!
被抓捕460人被全部活埋,按後世的話那明明就是反詐活動。
而儒家為了突出自己的殉道者光環,就把坑術士改成了坑儒。
傳來傳去,就以為秦始皇是為了打壓儒家,不但燒了書,還肉體消滅了讀書人。
而秦始皇其實是支持法家的。
後來的漢武帝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畢竟秦始皇千古一帝,威力太大。
所以隻能抹黑秦始皇,要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執行不下去。
雪梨忍不住揉了揉他的頭。
能者多勞唄,她要睡大覺了。
小家夥行禮告退了!
夜裡,大家夥來了~
醬醬釀釀過後,雪梨提出了要鐵礦,要研發火器。
鼇拜不理解,但是應了!
之後的日子又陷入了沉寂。
璟華自打差點跟著璟榮進了上書房,嚇得躲到了太後的慈寧宮了。
太後也是年紀大了,喜歡有人陪伴。
璟華嘰嘰喳喳的,她也是高興。
並且有意放權!
雪梨懶得操心就沒接受。
這會兒太後都不是慶幸了。
她是真切的意識到這個皇後就是懶!
但是再一想,後宮裡還有一個董鄂氏,於是也就沒推辭。
畢竟,她覺得,皇後可鬥不過董鄂妃。
而這一年,發生了宦官與官員之間的賄賂勾結案件。
其中涉及到了順治帝非常寵信的太監吳良輔。
吳良輔因專權把持朝政,與官員進行不正當交易,引起了朝廷的注意。
然而,順治帝最初並未按照自己所訂的禁令對吳良輔進行懲治。
但是太後得知一切,嚴厲斥責要求杖殺了吳良輔。
順治和太後的爭端又又又一次開始了。
還是那句話,做母親的拗不過兒子。
尤其這個兒子還是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