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外麵的那些人圍著這座山繞了好幾圈也是一無所獲。
洛格的人更早的得到消息。
洛格緊急布置人手,疑似有一家三口出海去了台灣。
皇太極這會兒說不上來的堵心,他就想確定一些事。
隻是得知秦無恙帶著妻兒去了台灣,便也按下不提。
天聰三年(1629年),後金軍進攻大明,發生了著名的“己已之役”。
即皇太極率兵入關征明,目標直指北京,旨在掠奪物資、提升士氣、緩和國內矛盾。
在這一時期的戰爭中,歸降的百姓往往被要求“剃發歸降”,也因此發生流血事件。
同年,布木布泰正月裡生下皇四女。
科爾沁都快沒脾氣了。
皇太極庶妃葉赫那拉氏也生了一女。
皇太極更是懶得過問。
他忙著進行內部的政治和軍事調整,以鞏固自己的權力並為未來的征服做好準備。
天聰四年(1630年)皇太極開始對三大貝勒的整頓。
他先是通過一係列政治手段削弱了三大貝勒的權力,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
他以阿敏從灤州、遵化等地敗歸,心懷異誌僭擬國君等罪名將其幽禁籍沒。
隨後,又以莽古爾泰持刀“向前”(行刺皇太極)為罪名處置了莽古爾泰。
代善明白了皇太極的意圖後,主動要求下台,從而使皇太極能夠“南麵獨坐”,即單獨掌握最高權力。
同年,皇太極命令多爾袞等再次率軍攻打察哈爾部。
林丹汗的兒子額哲率部歸降,獻上了傳國玉璽。
這對於皇太極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榮譽,被視為“一統萬年之瑞”的天賜之寶。
皇太極繼續對內政進行改革,鞏固和完善八旗製度。
擴編蒙古八旗,加強對蒙古的統轄,創設理藩院,專門處理民族事務,設立內三院、六部、都察院和理藩院,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政府組織架構。
天聰五年(1631年),後金成功仿製了第一批紅衣大炮,並命名為“天佑助威大將軍”。
皇太極在這一年繼續對八旗製度進行改革,包括增設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
這麼多年,皇太極跟林丹汗算是生死仇敵。
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的嫡係後裔,想要恢複祖上的榮光,誓死不從。
所以尋求大明合作,一起對抗後金。
大明和蒙古察哈爾部配合默契,讓皇太極頗感顧此失彼。
隻要是大明受到後金進攻,林丹汗都會帶兵前去抄皇太極老窩。
而後金氣急敗壞的找察哈爾部麻煩時,明朝的軍隊又趁機和後金開戰。
這一番折騰下來把皇太極搞得顧此失彼,總有些捉襟見肘。
看似誰也占不到便宜,可是皇太極不甘心。
他不但想殺了林丹汗,更惦記大量的牲畜和人口。
就是曆史上的八大福晉掌管的“斡耳朵”。
也就是說她們不是一無所有的弱女子,而是掌握著巨大財富的富婆!
想要全神貫注對付大明,就必須要解決林丹汗。
洛格其實有些急,又努力按下自己躁動不已的心。
畢竟,他擅長創造財富,擅長謀略,武藝相對差一些。
而這這個時候是彆的叔伯攻訐的理由,也成了他的保護色。
畢竟,一個人過分優秀,注定成為眾矢之的。
可是這麼幾年,雪梨一直沒給他傳信。
洛格有些焦躁不安。
乾脆守著大明的礦產,邊開采邊改良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