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佛門修持,最終是為了成正覺,依次要證就羅漢,菩薩,最終才是佛陀。道家修持,是分為人仙,地仙,神仙或者天仙。儒家修行,則是以證就“聖人”為究極目標,譬如孔聖,孟聖……”
“與之佛道,羅漢,菩薩,佛陀對應的三重境界,是為“大賢”“宗師”“聖人”。
“達到“賢”之境界,就是約莫孔子七十二弟子的境界,譬如“顏回”孔子曾言“賢哉回也”。
“宗師境界,則需要著書立說,比如荀子,可為大宗師。”
“聖人境界,便如孔孟。”
許父聽聞,直接驚了“怎麼第一個境界就是賢啊?顏回乃是儒家十哲之一,才算第一個境界?”
許甲道“那是我說證就的第一個大階梯,佛門不也是以羅漢乘為最低級的果位麼?”
許父又被打擊到了,問詢道“原來如此,那麼除卻顏回,又有誰人能稱賢呢?”
許甲也不知道怎麼評定,隻道“那看史書上堪堪記載有幾位賢君了,賢君治世則出大概率賢臣,賢人。”
許父已經心中了然,也就是曆朝曆代,每這麼兩三百年,攏共能出不到十個“賢人”。
許父心中生出“好難啊”的心思。但偏偏難中有生出一股彆樣的精神“我若勵誌為聖,那未免太過惹笑話,想要成為大宗師,隻怕也沒有這個能力,若追求成為一代大賢,即便最終達不到標準,不是大賢,也算小賢了……”
於是仔細聽許甲講。
萬變不離其宗,修道修佛修儒,其實都是修心。
有句話叫“心證,意證”便是這個意思了。
許甲將讀經念咒變成背誦經典。
將拜神,變成崇敬聖賢,勵誌學之。
將畫符,變成寫出錦繡文章。
將打坐參禪,變成思考道理。
將清規戒律變成遵守禮法道德。
養正念,行正行,入世修行一場,官階就是仙階。
衙門便是廟宇道場,雲雲百姓,就是沉淪眾生。
施行善政就是救苦救難……
這些看起來不離譜的,反倒並非許甲自創,而是地府之中便有記載的。
隻是儒家修行,入門極難,外魔極多,官身在手,猶如利器在身,心念不端,便會境界倒轉。
若能達到“君子不欺暗室”,便可以對應到道家的“陽神”了。
隻是儒家不修內丹,不修法力,養壯的唯有神魂而已。
若是真能達“賢”,活著的時候,就可以可以在地府,或者天庭直接做官。
死後更是直接上任,最少一個神仙果位。
比如唐朝的魏征,便是天曹判官,那崔玨,是地府大判官,王羲之,是太極判官……宋朝也有一個包拯,白審陽,夜審陰,死後直接做了地府的閻羅王。明朝的“海瑞”,活著的時候就被封為了門神,亦是賢也。
人才到哪都是人才。
許父聽了許甲的話,已經有了領悟“也就是說,我要進士出身,有所名勢……才算入了門檻。”
“正是如此。父親可願意勵誌成就大賢?”許甲雙目灼灼,望父成龍之心,已經到了頂點。
“會不會年歲太大了?”許父被架著,已經有些後悔,並自我懷疑我真的行嗎?
“自是不會,現在父親還沒有揚名,到了官場,才是新的開始。”許甲打消他年齡上的顧慮和借口。
“隻是以後讀書要刻苦勤奮許多,拿出當初童生的氣性來。”許甲循循善誘“需早睡早起,背誦文章經典,朝廷的邸報,也要及時到縣衙去抄錄,律令文書判例,一樣都不能差。”
“離著明年春還有幾個月,來個百日衝刺!考上舉人還是很有希望的!”
許父被說得熱血沸騰,臉紅脖子粗,呼吸都喘上了“好!好!好!也該我許誌遠考上了!光宗耀祖,祠堂單開,就至今日始!”
當即開始奮筆疾書,重作文。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