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古代隻要把四書五經背熟了就能考上狀元,為什麼大多數人連個秀才都考不中呢】
【一位身居職場的網友發帖回複∶這就相當於你背了一句詩“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你以為的考題∶白毛?綠水,紅掌?清波。】
【實際上的考題∶唐朝詩人駱賓王曾有一篇《詠鵝》,提到了“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請以“綠水之上,才能養育白色天鵝”為題,寫一篇3000字的文章,論述地方文化和培養人才的關係,要求字跡工整,論點清晰。】
【並且以上該考題還僅僅隻是相當於古代鄉試的考題。】
【而會試,殿試的考題隻會大幅度的往上遞增】
“古代隻是科研能力不行與生產力低下,不代表和我們不是一個品種,內卷起來過目不忘都隻是最最最基礎的技能,要知道那個時代,沒電話,沒汽車,沒飛機的情況下,你要治理現在地圖上一個縣城級彆的區域,沒點頭腦路都不知道怎麼走,人口都不知道怎麼普查[oge]”
“鄉間有諺語,“絲瓜藤,肉豆須,分不清。”意思是絲瓜的藤蔓與肉豆的藤須一旦糾纏在一起,是很難分開的。
有個小孩想分辨兩者的不同,結果把自家庭院裡絲瓜肉豆的那些糾結錯綜的莖葉都扯斷了。
父親看了好笑,就說:“種它們是挑來吃的,不是用來分辨的呀!”你隻要照顧他們長大,摘下瓜和豆來吃就好了”
要求:1、選準角度,確定立意;2、自擬題目;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4、問題特征鮮明。”
“《雍正王朝》裡不是有嗎?雍正出的考題是“義者,利之和也”、“子所不語”、“日月能得天久照”。——我估計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樣連出處、含義都不知道,還談何解析和表達自己的見解啊。[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