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尤一怔,急忙看向龍中堂,不解問道:“都是自家兄弟,有何可疑?”
“凡事小心為好。”龍中堂沉著應道:“萬一他們是有熊人冒充的呢?”
“不會吧?”薑尤重新看向漫天遍野的士兵,疑惑分析道:“應該是計蒙兵敗而歸。再說了,有熊人為何要假扮九黎人呢?對他們也沒有什麼好處吧?”
龍中堂頓時哭笑不得,心想:難怪從未見大王操練過隊形陣法,也許他們之前的兩軍廝殺,應該和兩群野獸打架差不多——人多勢眾身強力壯便能取勝,完全沒有什麼兵法戰略之說。
九黎和有熊交戰以來,九黎能連戰連捷,說明黃帝陛下所率領的有熊族也沒有多少文韜武略,所以在軍隊數量、質量和器械均稍遜一籌的情況下才會屢戰屢敗。
可眼下的有熊族和數月前已經大不一樣——黃帝已經拜力牧為上將,拜風後為上相——其兵法戰略應該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其實,彆說薑尤絲毫不知力牧和風後有何本事?就連曾經與風後有過幾麵之緣的龍中堂,對這兩人的了解也僅僅局限在書麵上而已。
因為,儘管龍中堂和風後在數日前也曾打過交道,卻並未察覺到風後有何過人之處。至於上將力牧的身世來曆,龍中堂的所知所聞也更是少得可憐,僅僅從曆代史書記載中對其有著一鱗半爪的認知。
儘管史書中對力牧和風後的記載並不算多,可不管怎麼說,他們兩人畢竟和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一樣,都是生活在上古時期的賢臣良將。
俗話說,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自高。既然三皇五帝已經成為傳說中的上古大神,那力牧和風後本是黃帝陛下的左膀右臂,又豈能是凡夫俗子呢?
或者,再退一步講,即便他們兩個福淺命薄,沒能修煉成神,可他們兩人畢竟青史留名,百世流芳。
試看從古至今,但凡在史書上稍稍留下點蛛絲馬跡的人物,哪一個不是身懷絕技的能人異士?哪一個會是泛泛之輩呢?
就拿風後和力牧兩人來說,他們兩人的傳說故事,不僅正史野史上均有繪聲繪色的描述,就連太史公在《五帝本紀》中也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力牧者,力大無窮,能征善戰,帝得其於大澤,進為將,繼而涿鹿之戰,誅蚩尤,鼎天下……”
“風後者,精《易》數,明天道,甘貧逸,隱為樂。帝得其於海隅,用經略,清涿鹿,平蚩尤,定九州,立功無數,擢為上相,葬於風陵……”
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
此時的有熊族,既然有力牧和風後二人鼎力相助,又豈能掉以輕心?萬一他們趁著計蒙兵敗,施展魚目混珠之計,混入軍中再突然襲擊,豈不大難臨頭?
可是,就在他前思後慮的瞬間,薑尤已然傳下命令:“傳令官,命令付君,就地安營紮寨,接應下撤回來的兄弟。”
“是,遵命。”
“命令宗先為左部,阿群為右部,黃拚為後部接應,隨我前往營救計蒙。”
“是,遵命。”
傳令官應聲而去,薑尤把手中的長矛驟然高舉,怒吼道:“近衛師、弓箭隊和天陽部的兄弟們,隨我來……”
龍中堂大吃一驚,心想:縱然救兵如救火,縱然這些敗兵中沒有奸細,可您至少也該詢問清楚前線的局勢吧?計蒙現在何處?距此多遠?附近地形如何?敵方何人領兵?兵力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