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已經被點燃,雖然並沒有什麼特彆可口的美食,但是漁家們已經多把自家能夠拿的出手的東西都拿出來了。畢竟此時還是有客人在的。
試百戶王馳是王村正(地方鄉紳,正式稱呼是糧長)的長子,這是一個瘦高個,麵色黝黑,國字臉的典型山東大漢,時年三十歲。剛回到村裡時,王馳也曾經試探過到來的五個人的底細。
張鹿安找來張喜、張財和陳利昭,直接拿出了總兵張可大的詩集手稿,張喜本想阻攔,已經來不及了。
張鹿安說道:這並不是什麼藏寶圖,隻是一份詩集手稿而已。這上麵有大伯父的署名和印鑒,足以證明手稿無疑。就拿這個間接證明一下吧。
張鹿安抽出了一張,拿給王馳觀看。王馳看過後非常感慨,得知都是張可大相關親族以後,加上其父親王村正對陳利昭身份的解釋,心中徹底打消了疑慮。
麵對打聽消息的張鹿安等人,王馳再次確認了張可大夫婦已經死亡的信息。
雖然之前後來跟上的張財,已經告訴了大家,張可大夫婦均自殺的消息。但是人嘛,心裡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希望,覺得或許張財看走眼了,看錯了?聽錯了。確認了消息後,張喜和陳利昭眼睛都濕潤了,趕忙追問張可道和陳新薄的消息,王馳卻表示不清楚了。
王馳說道:“眼下叛軍進逼福山城外,福山的知縣朱國梓朱大人乃是遼西五掛將軍印的名將朱梅的次子,耳濡目染,素曉兵事,睿智果斷。福山百戶劉師吉驍勇善戰,一直帶兵在城外遊弋打擊叛軍,使得叛軍始終不敢繞過福山而東進文登。朱知縣帶領大家眾誌成城,一定可以打退叛賊的。國朝在調兵遣將,相信叛賊的末日就要到了。”
“不對,王百戶您剛才說叛軍不敢繞過福山南下,而我們分明在寧海、威海、成山衛、甚至尋山後所乃至於不遠處的沙島都遭到賊人圍攻,怎麼能說叛賊不敢東進呢?”張鹿安忍不住說道。此世的張鹿安雖然才十歲,但是也長得虎頭虎腦的,幾個月來,模樣瘦了幾分,少了一些紈絝浮誇之氣,樣子倒是顯得比較憨厚。
王馳回道:小兄弟,你倒是對地名知道的不少啊。
“我也是聽我陳大哥說的,我隻是懷疑,到底是誰要殺我們?按道理說我們五個沒有任何價值,叛賊也不至於孤軍深入這麼遠就為了多殺五個人?我們又不是什麼重要人物?”。
陳利昭和張喜等人在旁邊也不禁點頭稱是,一旁的張撿更是一臉驚訝的看著張鹿安,仿佛看著一個陌生人一樣。
王馳說道:小兄弟,那你覺得是什麼原因?
張鹿安道:“我覺得要麼是叛賊已經滲透到靖海衛了,而官軍還不知情,眼下應該加大打探力度,以防萬一;第二個可能,如果真像您說的,叛軍不可能到達這裡,那麼就是還有其他人也想殺我們。而我年紀輕輕又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長得也可愛,不可能有什麼仇人的。你說是吧?而陳大哥和喜叔財叔他們,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久在江湖混,哪能沒仇家?”。
陳利昭等人頓時一臉無語。
王馳哈哈大笑:小兄弟雖然年少,倒是能說會道的,話說的也是有理有據的。但是我可以打包票,這邊不可能有叛軍過來的,至於第二點,你們在我們這裡待著,我會保證你們的安全的。至於後天以後,那我就愛莫能助了。
張鹿安心裡想到:我們也沒說後天要走啊,腿還沒養好呢。
王馳笑笑:我並不是趕你們走,本人素來敬佩張總兵,隻是後天以後我要會玄鎮寨上值了,上麵很可能要挑選精兵集結兵力,我很可能一時半會回不來。
“原來如此!”。陳利昭席地而坐,端起了腿前地上的米酒碗:非常感謝諸位的款待。滿飲此杯,一來讓我們致敬為國捐軀的張總兵夫婦,二來再次表示感謝,三來也祝王百戶日後旗開得勝,升官發財。
一片叫好聲後,元宵節晚會更熱鬨了。張鹿安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很早就困了,先去睡覺了,張撿那家夥陪著張喜他們玩到了最後,直到村正要回房了,才告辭回房。
昆崳山。
神清宮監院陸淩風和鼎祥升副總鏢頭陳新薄正漫步在昆崳山煙霞洞。
陸淩風束著高發,身穿深藍色道袍,眉毛修長過眼角以下,倒三角胡須,說起話來一顫一顫的,好在尚處中年,頭發和胡須尚且黑色。眉骨高聳,給人一種仙風道骨的感覺。
陸淩風一掃手中雲展,出聲說道“出家人不過俗家節日,未有提前準備,粗茶淡飯,招待不周,還望貴客海涵。”
陳新薄立刻拱手道:“陸監院客氣,承蒙收留,感激不儘,哪裡敢還有所挑剔。當年浙江海寧州長安上塘河相遇,眨眼倏忽已過二十餘載,人生真是彈指一揮間。在下已白發橫生,可是閣下仍然宛若少年啊”。
“哈哈,陳鏢頭還是如此善言。遙想當年,也是多虧了陳鏢頭高義,及時發現並打退那海匪倭寇,才保得鄉梓平安,陸某代鄉親再次謝過。閣下當年手刃十數人,驍勇異常,無人可擋,想想,仍如曆曆在目,令人神往”。
“哪裡哪裡,陸監院過譽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江湖人分內之事。哎,眼下老了,不中用了,連自己的兄弟都保護不了。”
“陳鏢頭不必過於傷感。可歎的是乾坤顛倒,世事大亂。大多時候,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左右不了大局。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張掌櫃命中應有此劫”。
“也不知我那堂姐和張總兵怎麼樣了”。
“玉虛宮那邊已經傳來消息,張總兵夫婦雙雙自斃,已然殉國了,還請節哀。”
雖然已經料到結果,但是仍叫人心痛難受。
陳新薄與陸淩風邊走邊聊,看到一旁的石像有燒焦的痕跡,不禁好奇問到:昆崳山,道家全真祖庭,也有人敢來此地鬨事?
“聞香教的亂民曾經過來攻打過。萬曆三十九年,朝廷曾向昆崳山頒布一部《道大藏經》,共計五千四百八十五卷,神清宮和玉虛宮各領半部。亂民無知,以訛傳訛,謠傳為天家所賜寶藏,聚眾來攻。山門雖然守住了,但是門外多已化作一片焦土。何苦來哉?天下有大亂之像”。
“我們該怎麼辦?”
“怎麼辦?”一切皆有定數。
“還有一件事需要麻煩下陸監院,當時水城大亂,張家高堂和我們子侄輩都向東從水路撤離,我們先和觀甫兄一起,後來也被叛賊的騎兵衝散。素來聞聽昆崳山耳清目明,可否幫忙打探一下,感激不儘。”
“這事我已經派人去做了,我們道院救人性命,叛軍也不會過多為難的。膠東素來道家文化傳播甚廣。信者眾多。放心,稍等兩日就有結果”。(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