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佐臨點點頭,表示回頭跟三叔劉廷桂說說,儘快落實這個問題。
張鹿安又來到了俘虜營,牟氏兄弟俘獲的俘虜,也留了下來。這次又俘虜了兩千多名,其中至少有上百人為積年老匪,這幫人是不能夠立刻使用的,因為他們隨時有反水的可能。
張鹿安指示還是不養閒人的原則,儘快安排這些人去墾荒種地,利用如今亂世女性比較多的情況,對於表現好的人,要鼓勵他們及時成家,在本地落地生根。
對於那些怙惡不悛的人,先是安排去開礦,如果還是照樣囂張,那就直接給鎮壓了。
說到開礦,這個可是張鹿安強烈堅持之下從壽州以東購買了一大塊地,說是要開發石炭資源,為此每年還得支付給壽州衙門一千兩白銀。
壽州本來就財政緊張,加上州民損失巨大,黃日芳巴不得把東邊的九龍崗一帶無主荒地賣給張家,反而是正陽關這邊所有人都覺得不值,但是張鹿安堅持,大家也就沒有辦法。
張鹿安知道後世的淮南煤礦是非常出名的,跨越淮河兩岸,含煤層總麵積達到2500平方公裡,把煤礦開采出來,除了可以解決燃料問題外,如果還能夠促進新的工業革命的到來,那將會更好不過了。
為此專門把劉濟寬給調了過來,專門負責煤礦的開采,反正以後會有源源不斷的俘虜送過來進行磨煉,人力不缺。
其實淮南煤礦開采曆史由來已久,隻是明末的時候,大家還不了解淮南煤礦的麵積竟然如此之大,不知道淮南煤礦的價值。
最早的開采記載文書是在明朝嘉靖十八年(1540年),孫維禮手抄本有言:“洛河山洛水自定遠經山南入淮,山因以名,有二峰,東曰神山,西曰洪山,兩峰連屬,山出煤炭。”
所以到崇禎八年(1635),淮南煤礦至少已經有了近一百年的開采記錄。
張鹿安想的是工農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但是眼下的科學技術的基礎還是太差,最起碼的一點,劉濟寬彙報上來就說,開采出來的煤炭,應該是含硫量太大,導致燃燒不充分,而且氣味特彆難聞,沒有人願意在家裡燒煤炭。還不如上山砍樹枝來燒。
硫磺、木炭和硝石本來就是製造火藥的原材料,對於張鹿安來說是多多益善,如果能把煤炭裡麵含有的硫給提取出來,製造硫磺,那對於張鹿安來說就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可是脫硫技術哪裡來?
沒有一個科學理論基礎存在,就想著上層開展科技革命,是非常不現實的事情。
張鹿安難道不想把機關槍和大炮立刻製造出來嗎?
可是誰來造?
原材料和工藝又從何而來?
其實很多事情真的急不來。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