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對於在本次作戰中損失巨大的兩支流民軍力量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一個是一度發展強大的闖塌天劉國能,原本積累的近十萬人馬,僅剩下不到一萬人,讓他覺得大明還有很強的戰力,也為他兩年後向大明朝廷的投誠埋下了伏筆;
另一個就是原本在流民軍中處於扛把子角色的闖王,經過滁州之戰以後是元氣大傷,不僅自己手下的大將點燈子趙勝和老張飛張文朝兩部全軍覆沒,其餘的精銳也都損失很大。
苦戰撤退後的李自成在廬州以東的皇甫山與闖王高迎祥合營後,就精銳力量而言,李自成一部的總兵力已經超過了高迎祥其餘各部的總兵力,李自成的話語權更大。
因為懼怕盧象升的原因,大部分將領都是強烈要求遠離盧象升,而返回陝西一帶作戰,卻不知還有另一個大明股肱之才孫傳庭在陝西張網以待,以至於闖王高迎祥的最終敗亡變得無可避免。
對於闖塌天劉國能和闖王高迎祥的勢力削弱,大明朝的上下是歡欣鼓舞,但是與此同時,當晉商、聞香教、還有其他各種不同的渠道將此消息傳遞到後金。
後金的天聰大汗皇太極卻是非常的不開心。
按照他的戰略,是看不得大明境內有個安定的發展環境的。
皇太極於是果斷下令,讓阿濟格、阿巴泰和楊古利率領大軍伺機出征,準備再次調動大明精銳力量北返,給明國境內的各支義軍勢力減輕軍事壓力。
皇太極召集心腹大臣討論戰略,鐵杆漢奸範文程卻是堅持認為,有著“傳國玉璽”在手,加上多年的經營,已經時機成熟,應該早登大位,也好明令遠近、招撫內外。
至於征伐大明,到時候站在吊民伐罪的道德製高點,更是名正言順。
此議本來就是深得皇太極的之心,與後金此時大多數的王爺不同,他們隻是希望不斷地到處劫掠,滿足自己的窮奢極欲的生活就好了。
而皇太極雄才大略,更勝於他的父親努爾哈赤,他從一開始想的就是南下統一整個大明,完成大一統的夢想。
皇太極的態度與他自己在上一年對於稱帝的強烈拒絕、當麵嗬斥有了非常明顯的不同,那就是不再發聲,也沒有嗬斥範文程,這樣的信號對於後金上下來說,那就是再明顯不過了,於是皇太極的鐵杆支持者薩哈廉當先出列,支持皇太極早登大位。
原來的四大貝勒製度此時已經完全消失了,自從阿敏和莽古爾泰因為各種原因死亡後,原本控製兩紅旗的大貝勒代善就開始退居幕後,讓自己的兒子推上前,他的大兒子嶽托和三兒子薩哈廉恰恰都是皇太極的鐵杆支持者。
原先接替阿敏之位成為鑲藍旗旗主的濟爾哈朗又是被皇太極的鐵血嚇怕了,本身也是對皇太極敬佩有加,更是對皇太極馬首是瞻。
皇太極本身掌控兩黃旗,原本的正藍旗旗主莽古爾泰死後,正藍旗為莽古爾泰的弟弟德格類所掌管,後來皇太極通過一係列的陰謀手段,將自己的大兒子豪格推上了正藍旗旗主的位置。
這樣一來,八旗當中有正黃旗、鑲黃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和鑲藍旗六旗是完全徹底地支持皇太極稱帝的,多爾袞兄弟倆掌控的兩白旗就沒有了改變政局的能力。
皇太極稱帝變得水到渠成。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