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根據明末金華人朱大典的文章中記錄的信息可見一斑:“連年征兵,東陽、義烏幾無成人矣”。
朱大典的意思就是經過連年的過度征兵,東陽和義烏兩地幾乎已經沒有了壯年男子,可見兩地為了大明而犧牲的慘烈程度。
金日觀回到浦江征兵,實際上也是無奈之舉。
原本是無奈之舉的浦江兵後來卻用大小百餘戰證明:
東陽、義烏兵很強,浦江兵也不孬!
金日觀麾下的核心戰力就是六百名浦江營親兵,全員配屬火器,另有征募的三千名募兵。
金日觀以盛長功率兵五百守衛西山頭,金日觀自己率兵3100人守衛中山頭(東山頭即為主峰煙台峰)。
四月八日深夜,西線的小規模戰鬥其實已經開始
百戰名將納密達率隊在黑夜中悄悄摸上了中山頭的灘頭陣地,首先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明軍在沙灘上布置的各種障礙物,不管是埋在沙子裡的竹簽、藏在沙子裡的鐵蒺藜、枯草覆蓋的深洞還是時而炸響的石雷,都給清兵帶來巨大的殺傷力。
就連清軍嚴酷的軍事紀律都無法掩蓋清軍偷襲的秘密性,山上的明軍很快通過沙灘處尖叫痛哭聲和爆炸聲,知道了有清兵來襲,瞬間敲響了集合梆子聲。
金日觀站在最高點的指揮台,沉著應對著,四門紅衣大炮全部布置在西山頭,由盛長功帶兵護衛,那邊視野好,正好能與中山頭的明軍火力形成夾擊之勢。
這就苦了進攻的清軍了,弓箭和銃彈從左右射過來,頭頂上還有不時飛來的火炮炮彈,這一切都令清軍叫苦不迭。
眼看著清軍的進攻暴露在明軍的火力之下,擔心納密達安全的葉臣,立刻下令悍將甲喇章京舒穆祿.巴雅爾圖帶著拜音台柱、武爾格、納蘭炳圖、彰吉泰四將率領四百精銳乘船跟進,支援納密達。納密達接到親兵送來的援兵報告後,頓時士氣大振,覺得不能在灘頭陣地坐以待斃,必須要為即將來到的援兵開辟通道出來,所以下令讓羅洛科帶人,扛著戰友的屍體向前進攻。
很多躺在地上受傷的清兵也被戰友抗在肩頭,向前猛攻,滿清的野蠻和凶悍可見一斑。
全員火器化的浦江營,對於突進的羅洛科,來了一個重點照顧,各種火器齊發,虎蹲炮、佛郎機不時發出怒吼,導致羅洛科直接倒在了進攻的半路之中,羅洛科很快被當場炸死。
納密達在羅洛科戰死後,等到看到巴雅爾圖即將登陸後,繼續下令珠三接替羅洛科的位置向前猛攻。
珠三也不廢話,呐喊一聲,扛著身旁的一具戰友屍體,就向前狂奔起來,還沒有走到羅洛科的屍體旁,就有一顆佛郎機炮彈砸在他的身邊,巨大的慣性將他的雙腿直接折斷。
珠三此刻發揮出了自己凶悍的本性,顫抖地抽出了腰間匕首,自己抹了脖子。
等到巴雅爾圖來到納密達的身邊時,明軍的紅衣大炮因為施放太久,開始停止發炮。
隔海相望的葉臣立刻趁機命令金礪率領高鴻中、金玉和統帥漢軍開始向前跟進,支援納密達和巴雅爾圖的行動。
注:此處很奇怪,清軍沒有按照慣例使用“炮灰”力量進行先期消耗作戰,但是所有的史書上都是這麼寫的:滿洲精銳率先進攻,金礪率領的漢軍提供支援任務。或許是阿濟格的驕傲所致,不屑於用炮灰;或許是認為此地明軍防守薄弱,用小規模的精銳力量突擊更容易獲得戰功?或許有其他政治原因,不得而知。經過多方考證,清軍在東江作戰中的實際損失人數遠遠超過閹割後的《明史》版本上寫的“陣亡226人”,其中陣亡的梅勒章京納密達、甲喇章京巴雅爾圖、武爾格、拜音台柱、彰吉泰等等十餘名牛錄章京(即佐領)以上官職的大將,在滿文老檔和朝鮮曆史文獻中都是有名可尋,均是真實存在的曆史人物。
(本章完)
喜歡明末之白衣天子天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