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楚直接按照大明的實操寶典上所述,將安慶右營劃分為營部、前鋒部、後衛部、左掖部和右掖部五部,每部設部總一人統領之。
部下設司,司下設總旗官,總旗官下設小旗官,然後就是十一名士兵。
這種粗糙的設置與張鹿安的想法相悖,張鹿安向王秀楚強烈懇求,提出了自己對於軍隊建製的建議,桐城營畢竟經過一係列的戰鬥,已經對現有的編製比較認可和習慣,貿然改變太多,會不利於戰鬥力的快速形成。
王秀楚思考了一番,覺得張鹿安已經做出了明顯讓步,提出的新方案隻是微調,自認為無傷大雅,就上報給史可法,史可法思考一番後直接就同意了。
於是新的安慶右營的編製就正式確定下來:
安慶右營以張鹿安為遊擊將軍,執掌全營指揮事宜;
以令狐雲湘為中軍兼任營部部總,按照一般大明官軍編製,將哨改為司,以容令漳直屬騎兵司把總;以馬國勇為偵查司把總;以王朝為行營長史,以劉壯國、倪本彝等人為行軍經曆、文書;以丘無極和張撿分任親兵正副統領;以潘鐵錘為鎮撫長,營部總人數為700人;
以仇有光為騎兵部部總,部下設三司,以李二猛、郭茂才和孟大勇為左、中、右司把總,全部一人雙馬編製,每司100人,加上部總及護兵,總兵力為310人;
以譚應華為炮兵部部總,下轄兩司,以從皮島一路跟隨而來的唐勇和盛長功為左右司把總,兩人也算是自降身份,好在同譚應華一樣都有東江背景,因此還算比較服管。每司擬配備虎蹲炮10門,每門炮配備炮長一人,校對手一人,四名炮手和四名輔炮手,每門炮合計配備十人,每司炮兵人數就是100人。加上每司外加一個護衛隊32人,司把總一人,司把總勤務兵一人,每司編製共有134人;兩司就是268人,外加部轄護衛隊32人、部總本人和勤務兵1人,總數共有302人;
以傷愈複出的廖自忠為前鋒部部總,屬於步兵或者騎馬步兵,下轄三司,以同樣傷愈複出的祿青木、廖廣德和從親兵副統領任上改任的賈得勝為左、中、右司把總,一司轄三隊,每隊有32人,每司另設司把總、勤務兵、傳令兵、文書,也是按照100人進行編製;部直屬另設一個獨立騎兵隊32人,另有文職勤雜人員12人,每部滿編有344人;
以張華為後衛部部總,下轄三司,分彆以孟大石、張全和張雙為左、中、右司把總。每部編製同前鋒部,總人數為344人。
至此,安慶右營的編製正式確定好,除了營部以外,下轄一個騎兵部、一個炮兵部和兩個步兵部,總編製兵力為2000人,還有上千名士兵的缺額需要補充,張鹿安已經讓王朝在安慶、廬州一帶招募山民士兵,儘快補充缺額。
這樣的編製實際上與張鹿安心中設想的編製相差甚遠,而且各部的主官權柄過重,打破了以前的桐城營那種鎮撫官下放到哨,可以直接監督哨官的傳統,令一些老兵一時之間不太適應,但這是與王秀楚妥協後的產物,張鹿安也是無可奈何。
安慶右營整編完成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從安慶就招募到了足夠的士兵,精挑細選出千餘名將士出來,加入了安慶右營。
張鹿安讓令狐雲湘製定訓練計劃,對新兵抓緊訓練,並將新兵與老兵進行混合編製,新兵下部隊後,令各部部總再強化訓練。
張鹿安帶著親衛們,站在高台之上,看著大營內正在熱火朝天訓練的將士們,心中感慨不已。
(本章完)
喜歡明末之白衣天子天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