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進忠、張一川、劉國能、李萬慶則是戰敗以後,選擇了投降官軍,被分配在左良玉的麾下效力;
橫天王王子順和改世王許可變兩部的人馬幾乎損失殆儘,兩人各自帶著不足三千人馬,猶如孤魂野鬼一般,在湖廣、河南、山西之間遊蕩不已,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前路在何方。他們的內心的想法就是,儘可能晚一點被抓到,儘可能晚一點死,能活一天是一天,能活一天那就瀟灑一天,隊伍裡充滿了末日的氣息。
可以說楊嗣昌具有各種各樣的毛病,但是他製定的“四正六隅十麵張網”的戰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根本特點在於放權給地方豪強,利用地方豪強來達到穩固地方的目的,各地興建大量的碉堡、險隘、要塞和木寨,等到流民軍到來的時候,就實行堅壁清野,將一切糧食和百姓全部撤進寨子中,使路過的流民軍掠無可掠,要人沒人,要糧食沒糧食。
等到流民軍對寨子發動進攻的時候,當地百姓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和生命安全,自然是全力以赴進行守衛,然後四麵八方的官軍駐軍前來支援,遇到規模大的流民隊伍,就會有總兵級彆的將領前來剿滅。
如此一來,猶如釜底抽薪,使得流民軍的各位頭領們,覺得民心還在大明的身上,造反是一件非常沒有前途的事,所以無論是北方山西、陝西,還是南麵的湖廣、河南,到處都是投降的流民軍和準備投降的流民軍。
平心而論,至少張獻忠、張一川、劉國能、李萬慶、馬進忠等人此時是絕對真心實意想要投降,並且為大明效力的。
還有一部分是騎牆派,在投降和反叛之間遊離不定。
當然還有唯一的一種特例,那就是闖王李自成,他是唯一一個始終未曾投降或者試圖投降大明的首領,是一個堅決將造反事業進行到底的人。
總之,崇禎十一年的大明,流民軍的勢力跌入穀底,放眼整個大明,形勢一片大好,仿佛徹底剿滅流寇隻是時間問題。
崇禎皇帝朱由檢覺得自己又行了,似乎看到自己即將成為中興之主,受萬民愛戴,享萬世敬仰。
隻是,事實能如他所願嗎?
(本章完)
喜歡明末之白衣天子天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