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藻看著城外的多鐸在寧遠城外耀武揚威,內心實在想不通:想不通皇太極為何會突然開戰,想不通為何皇太極膽敢繞過錦州城,讓親弟弟多鐸率領大股清軍,突襲到寧遠城外。
寧遠的守兵經過多輪反複折騰以後,戰鬥力已經直線下滑,方一藻深知這一點,他隻是希望關內的援軍快點到來。
與方一藻的願望恰恰相反,薊遼總督吳阿衡則是希望援軍儘量晚點離開,或者壓根不要走.他的理由更為充分,這些兵力是拱衛京師的重要力量,如果清軍越過草原來襲,那麼剩餘的三萬多殘兵弱卒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抵抗住清軍的。
為此吳阿衡不斷通過自己的關係,聯係兵部,訴告自己的意見,但是他的正確意見被崇禎皇帝和內閣直接給忽視了,內閣甚至沒有準備召集北直隸以外的軍隊的打算。
吳阿衡非常無奈地看到,自己所能指揮的精銳部下,被紛紛調走,心情非常失落,站在他身邊的幾位將軍也是毫無精神,大家都明白,萬一出現大股敵軍來襲,他們的下場會是如何。畢竟薊州北麵長城防線長達上千裡,以剩餘的區區三萬餘人,該如何布防?
哪怕孫武在世,恐怕也得抓瞎吧?
吳阿衡非常無奈,但還是出言鼓勵身邊將領道:
“各位不必灰心,吾量來侵的北虜沒有攻堅能力,我等謹守陣地,但有為國全力以赴一條路而已。”
吳阿衡畢竟還是知兵的人,他知道兵力分散的危害,索性在身邊留有總兵魯宗文率領的一萬三千名主力人馬,作為全軍的機動力量使用。
令密雲副總兵方登元率兵一萬駐紮密雲城,嚴密防備西到慕田峪-白馬關-古北口-牆子嶺-黃崖峪一線;
令開平參將洪日升率兵五千,駐紮薊州鎮城,防守寬甸峪-大安口-龍井關-喜峰口-青山口一線;
令京營參將王之富率兵五千,駐紮遷安城,防守太平寨-冷口關-一片石一線。
令京營遊擊王武緯率兵兩千,駐紮遵化城,作為三路守軍的援兵使用。
吳阿衡在現有兵力的情況下,已經把兵力用到了極致,可見他的防守重點是西線,因為那是阿濟格當年入關路線,地勢也不是多麼險要,推斷北虜很可能會沿著清軍開拓的熟悉路線進軍。
但是這裡麵有幾個重要的紕漏之處:
第一、密雲副總兵方登元還算敢戰、勤懇,隻是他派到駐紮牆子嶺的守將名叫範三運,係山西介休範家的族人,係範永鬥精心安排的人選,但是三年前因為所謂的“忤逆家主”,名義上被逐出範家;
第二、青山口位於中路和東路的中間位置,而中路守將洪日升和東路守將王之富關係一向不睦,使得青山口幾乎成了兩不管地帶;
第三、來襲的大軍不是北虜草原各部,而是戰鬥力更強的清軍主力。
這三點注定了悲劇必然會發生。
萬曆四十七年的榮光,將會再次綻開一朵絢麗的花朵,那種驚鴻一瞥的光芒。
(本章完)
喜歡明末之白衣天子天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