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曹變蛟和王廷臣的影響,洪承疇在丘民仰的強烈勸說下,帶著王廷臣和受傷未愈的曹變蛟,率領兩萬多人馬返回了鬆山城,選擇固守待援。
清將多爾袞指揮大軍重新合圍,之前被皇太極嚴厲訓斥的多爾袞,知恥而後勇,這次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親自率領正白旗精銳防守在鬆山大營的西側,並且加挖三條壕溝,再修築有兩條長長的土垣,將鬆山城徹底圍困住。
西路的唐通和白廣恩好歹還算帶著數千人馬回到了塔山城,說的好聽點,還算保留了一點火種;
而另一邊的明軍,在南路突擊方向上,可以說是一敗塗地。
吳三桂、馬科和李輔明都算是手握重兵的將領,每個人的部下數量眾多,即使王樸所部離開,三部仍然有比較可觀的兵力數萬人,憑借著強大的兵力優勢,三將護衛著張若麒順利地向南突進了杏山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隻是杏山城本來就城小糧食少,實在不是一個久待之地,三將在杏山城待了兩日後,和張若麒商量後,一致決定放棄杏山城,開始向西突圍。
這路明軍的計劃是趁著夜色,由李輔明帶兵掩護張若麒從沿海一帶西撤,算是南路軍;北路軍方麵,則是以馬科為首,吳三桂在前、馬科在中,呂品奇在後,在北線一帶掩護張若麒和李輔明,然後再一起向塔山方向撤退。
明軍的設想是好的,但是清軍經過第一次的封堵失敗後,皇太極已經調遣了更多的大軍前往西線執行封堵任務,注定明軍的突圍變得更加艱難。
果然李輔明帶領張若麒沿著海岸線向西進發,很快就受到了阿濟格從筆架山發起的側翼襲擊,在李輔明拚死奮戰之下,護衛著張若麒僥幸來到了塔山城,所部人馬僅餘兩千人。
而原本負責掩護張若麒和李輔明的吳三桂和馬科,則是非常鬱悶
他們兩部的人馬雖然多,但是士氣不高。當李輔明和張若麒率領的人馬在南線遭到襲擊後,原本負責後路安危的呂品奇竟然沒有選擇出城,而是退回杏山城內,並把城門關的死死的。
把突圍明軍的後路全部讓給了清軍。
中路的馬科所部人馬見狀,立刻大驚失色,紛紛四麵而逃,隻是由於天色昏暗,大量的明軍士兵在情急之下,跌落山坡摔死,或者掉落大海中淹死了。
清軍文官和朝鮮將軍柳琳等人,在當日事後記載
明軍竄走,漫山遍野,自杏山以南,沿海至塔山一路,赴海死者,不可勝計。海中浮屍,至少數萬。
正所謂兵敗如山倒,吳三桂所部的人馬也好不到哪裡去,吳三桂無奈之下,和後麵跟上來的馬科,兩人收集親兵親將,也不再顧及其他各營人馬,直接向西突圍,路上先後經曆了薩穆什喀、準塔、多鐸、葉臣和豪格的五路埋伏,吳三桂和馬科憑借著自身的武勇和身邊親兵的拚死阻擊,兩人單槍匹馬、渾身是傷的回到了塔山。
後來向大明朝廷奏報,也是吳三桂與馬科二將“僅以身免”;而兩人的親兵親將更是無一幸免,全員戰死。
至此,小小的塔山城,彙聚了一名兵部欽差張若麒和吳三桂、馬科、白廣恩、唐通、李輔明共五位總兵,以及副將張鑒、猛將張韜、騎將佟翼聖、參將於永綬和遊擊竇濬等將領,部卒還有萬餘人。
塔山城牆堅固,且後麵就是通往寧遠的大路,按道理說塔山應該具備一定防守之力的,隻是明軍從上到下都已經被嚇破了膽。
當多鐸率領兩萬清軍逼近塔山城的時候,一盤散沙的明軍已經沒有了戰鬥的勇氣,作為城中的最高領導,張若麒非常可恥地選擇了率先逃跑,而且他害怕清軍在陸路埋伏,選擇了駕駛小船,沿著海岸線回到了寧遠城。
眼看著最高領導都跑了,其他五位總兵和張鑒、張韜、佟翼聖、於永綬四位“猛將”自然不甘落後,紛紛帶著親兵打開了塔山城門,趁著清軍還沒有兵臨城下,這幫人劫掠了城內僅剩下的快馬,狂奔而去。
隻是他們未及時通知自己的戰友,遊擊將軍竇濬。
當竇濬聽聞親兵報告時,他正在巡視全城,當他獲知了領頭的文官和九位大將都是向西跑掉以後,心頭大驚,果斷地下令封鎖城門,禁止任何人等外出。
竇濬令部下統計城內軍士人數,還有7000人,對於防守塔山這座二裡小城來說,按道理說防守兵力還是綽綽有餘,糧食還可供九日,他也不理解為何那麼多將領,置祖宗的土地於不顧,而隻顧著自己逃命。
竇濬則是下定決心就在塔山組織死守,坦然地麵對清軍即將而來的進攻。
(本章完)
喜歡明末之白衣天子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之白衣天子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