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因有功受封浮山伯
朱由崧終於得償所願,承繼大統。
按照封建社會的規矩,第一步自然要對一係列的功臣進行封賞。
而這些功臣自然就是讓朱由崧得償所願的那批人。
為首的自然是馬士英,其次就是江北四鎮、護衛將領卜從善、張鹿安。
隻是關於對張鹿安的封賞,朱由崧召開的閉門會議上,無論是擁潞派還是擁福派,都認為對張鹿安的封賞頂多止於恢複總兵官,不能再加勳爵。
擁福派的主張自然是張鹿安是後來上杆子攆上的,跟他們那些“從龍元勳”還是要次一些的;
而擁潞派則是以錢謙益為代表,認為身為國子監監生的張鹿安,不念師生之情,毫無原則,品性敗壞,自然不能再增加勳爵。
朱由崧一時半會不知道該如何去辦了,畢竟相對於學富五車的潞王朱常淓,他確實跟文盲類似。
正在此時,從北方南下來投的於永綬、陳可立等將,與從南方北上執行江防任務的鄭鴻逵部發生了矛盾,從而引發了擾亂一時的南北兵之爭,揭開了南明黨爭之武裝亂鬥的序幕。
因為接下來還有投順文臣武將大清洗之爭、抗清還是借師助剿之爭、防淮還是防江之爭等等……
總之南明的各種對立的矛盾,自始至終,壓根就沒有停歇過。
先來說說南北兵之爭。
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如果隻是使用冷兵器的話,北方的將士無論是品相,還是實際戰鬥能力,看上去確實比南方的士兵要強一點。
而於永綬和陳可立畢竟都是屬於關寧軍出身,更加桀驁不馴,素來輕視南兵,不斷地欺壓著南方的將士;
而南方的將士又素來以家鄉子弟兵自居,對軍紀鬆弛、騷擾地方的北方來軍,非常不滿,罵他們為“北方侉子”。
雙方的矛盾由來已久。
其中陳可立的軍中紀律還相對較好,但是於永綬的軍紀跟土匪也沒有太多的不同,讓他打清兵可能很膽怯,但是欺負老百姓那就是各個都是猛將。
這一日北兵正在搶劫長江北岸的一個漁村,被駕船路過的鄭鴻逵部將黃克輝看到。
黃克輝頓時大怒,因為他有個姘頭正是這個漁村的,當即命令部下登陸,與北兵發生衝突。
北兵吃了虧,連忙派人回去報信,黃克輝也是針鋒相對,派人招來了大量的部屬,並將情況向鄭鴻逵報告,當然報告的內容是北兵欺負人,打傷了他們南兵。
於是事情變得愈演愈烈,北兵和南兵在揚州以南、長江以北的地界發生混戰,雙方至少死傷數百人。
進而影響到揚州的南麵的鄉村地帶,大部遭到了亂兵的洗劫,地方官紛紛向上報告緊急軍情,請求朝廷派兵剿滅亂兵。
弘光皇帝不敢得罪他眼中驍勇善戰的北兵,更不願意得罪有著巨大後台的鄭鴻逵所部,便在一個並不是特彆正式的場合,點名史可法,前往江北平息此事。
史可法也答應即刻前往,但是偏偏守在朱由崧旁邊的張鹿安站了出來
“陛下,請史大人留步,殺雞焉用牛刀?鹿安不才,願意前往江北處理此事。”
史可法還想說什麼,但是朱由崧卻高興地說道
“朕正想看看張愛卿的本事,便由你去吧。”
憑良心說,弘光皇帝朱由崧一開始還是非常勤政愛民的,這一點連錢謙益也不得不承認。
張鹿安得到了朱由崧的命令,覺得機會來了,這麼一陣的努力,就差最後一步,就能夠修成成果了。
於是果斷調集了精兵上船,然後直接在儀征登陸。
張鹿安親自率領著所能夠籌集到的1500名騎兵(合格的騎兵不好練,真正的騎兵沒多少,其中大部分都是為數眾多的騎馬“步兵”),然後朝著事發地就衝了過去。
張鹿安本身在遼西的時候,就對擅自潰逃的於永綬非常不滿,眼下終於逮到了自己的手上,立刻從於永綬所部的後方發動了進攻,在一千多杆火銃的齊射之下,任他武功再高,也得心有不甘的倒下。